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点评 > 内容

上市猪企加快生猪产能布局,谁说中小养殖户只能黯然离场?

影子科技 2019-08-14

阅读()

在抗非持久战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养殖户离场,中小散户到了只能黯然退场的地步?未必,中小猪场还有与上市猪企合作一条路可选。
  抗非持久战下,整个生猪产业链从上游的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兽药疫苗,再到下游的经销代理、屠宰加工,各个环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场疫情正在重塑国内生猪产业链的新格局。

生猪养殖
 
  “未来是巨头们的战场。”多位业界资深人士分析,非洲猪瘟使得养殖门槛进一步提升,集团化企业将凭借自身资金和技术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和市场扩张,中小散户或许只能黯然退出。
 
  “猪转禽”困难重重
  
  在过去的半年里,由于猪肉产量下降带来的巨大缺口,家禽的行情一路飙升,高额利润催生了一支“猪转禽”大军。从饲料生产端到养殖端,不仅巨头们瞄准家禽,许多中小散户同样加入了这一行列。
  
  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对于养猪而言,规范化消费流程和统一的销售途径让猪场竞争简单明了,养殖效益的差距决定了各猪场收益的不同。
  
  然而家禽行业早已是品类高度分化、形式高度集约。大范围家禽企业构成了从种源、饲料到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好链条,中小企业也探索出了属于自身的利润闭环。
  
  没有巨头们的资源和资金优势,中小散户在新领域撞得头破血流。
  
  一位养猪人表示:“禽类品种太多,我刚进入这个领域完全看不懂,被人骗了好多次,而且鸡场死淘率太高,这样下去即使价格再高也要亏钱。”
  
  而经销商、饲料和动保企业也纷纷表示转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一位经销商说:“我介绍一只鸡的药费最多一块钱,30只鸡的药费才相当于一头猪,利润太低了。”
  
  全国饲料行业排名前五的海大集团也针对小企业“猪转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猪饲料转型的企业,本身对新领域并没有足够的认知,在产品、技术、人才、渠道、客户上都没有积累,经营上也不能获利,短期冲击后必然大规模地退出市场,而且大部分小企业是永远地退出饲料行业。”
  
  龙头企业加快产能布局
  
  8月5日晚间,温氏、牧原、大北农等上市公司纷纷发布7月份生猪销售情况简报。

新乡大北农
 
  部分企业7月生猪销售简报
  
  温氏股份发布公告,2019年7月销售商品肉猪173.23万头,收入32.22亿元,销售均价17.37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10.23%、-3.39%、11.35%,同比变动分别为2.10%、30.23%、36.88%。
  
  牧原股份发布公告,2019年7月份销售生猪68.0万头,是今年最低。是今年最低。而5月、6月,牧原股份的生猪销量均维持在80万头以上;销售收入11.30亿元;商品猪销售均价16.01元/公斤,环比上升4.91%。
  
  简报显示,在7月猪价高涨的情况下,温氏、牧原、金新农等行业巨头的生猪出栏量却普遍下滑10%。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此表示:“非洲猪瘟导致养殖户的养殖成本上升,而大公司普遍存在将部分肉猪委托养殖户养殖的情况,成本上升导致部分中小型养殖户被迫退出,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的生猪出栏量。”
  
  而出于对猪市后期利润的看好,各大龙头企业加快产能布局。
  
  7月29日,广西官方公示允许广西温氏8月15日前从湖南江华、江永和北漂三个当地温氏猪场调3批共600头公猪入富川温氏。在现代人工授精理想状态下,公猪和母猪搭配比例是1:300,据农牧前沿估算,这600头公猪至少将为18-21万能繁母猪提供精液,这也意味着温氏股份或将在10个月后增加468-546万肉猪出栏。
  
  8月2日,新希望发布公告称,新希望第八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三项新增产能项目议案,三个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
  
  海大集团也基于对中小企业退出、行业集中度加速实现的判断,加大了饲料产能的建设。上半年其饲料产能建设投入资金近10亿元,预计其明年饲料产能将得到较大的增长。
  
  养猪进入“三高时代”
  
  据长江证券分析,未来生猪养殖将进入“高壁垒、高投入、高回报”的时代。
  
  高壁垒
  
  未来生猪养殖场要想在非洲猪瘟中存活下来,必须对诸多方面进行升级。
  
  1、猪场需要制定完善的防疫体系,既包括厂房、设备等方面的硬件升级,也包括饲料制粒工艺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养殖流程进行优化升级;
  
  2、在制定符合本场的防疫体系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对操作人员进行思想及操作培训,监督每个防疫环节落实情况,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这两点对于猪场管理上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大大提高了猪场的管理壁垒。
  
  高投入
  
  非洲猪瘟背景下,为提升猪场安全防疫等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硬件设施升级中。
  
  例如建设洗消站、中转站、加配专用运输车、空气过滤系统等,洗消站和中转站的单个建设成本一般在 10~20 万元左右,专用运猪车的成本约 20~30 万元/辆,万头存栏猪场空气过滤系统的成本约 50 万元,这都对猪场的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高回报
  
  由于行业壁垒大幅提升,而未来 3-5 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供给短缺状态难以改变,猪价将会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位,有能力进行复产的优秀企业和养户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迎接高回报时代。
  
  中小户出路:与大企业合作
  
  今日,中南六省区联防1号文件正式发布,农村农业部函复了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实施中南区活猪调运有关措施》的请示,正式同意广西、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六省实现生猪联管。2019年11月30日开始试点禁止非中南区的肉猪调入。
  
  这份文件宣告了未来中南六省区的生猪将完全实现自产自销,这对于中南区的养殖巨头来说,无疑是扩大生猪产能,抢占市场份额的绝佳时机。
  
  如今的形势,摆在中小散户面前的路已经很明显了,要么转行,但是要面临新领域的重重困难;要么以家庭农场、合并合作等形式加入规模化龙头企业。
  
  如上文说的,大公司普遍会将部分肉猪委托养殖户养殖。而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行业巨头们要迅速扩大生猪产能,和中小养殖户合作的情况只多不少。
  
  毕竟,我国生猪产业的传统格局是以中小养猪户为主力军,规模化企业短时间想要满足巨大的猪肉消费缺口并不现实。
  
  未来3-5年,我国生猪复产的主力还是广大中小养殖户,猪肉保供给的关键更在于中小养殖户是否能尽快恢复复产信心,能否尽快具备满足生物安全防控水平的防非能力。
  
  日前,扬翔开展了仔猪“播种”复产大行动和铁桶计划,目的是统一配送健康安全的猪苗给到养猪人,将普通猪场改造成为能够防控非瘟的“铁桶”,从而帮助广大养猪人进行复产工作。
  
  对于中小养殖户来说,与大企业合作可以借助他们在资金、技术和资源上的优势,实现“高效安全复产”。而对于集团化企业而言,一方面中小养殖户的猪场改造起来比较简单,没有太大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又能帮助自身实现迅速扩大产能。
  
  行业巨头帮中小养户提高防非能力并尽快复产,可以说是一条扩产能、保供给、共创、共享、共发展的“多赢”之策。
  
  可以预见,这种龙头企业当好“排头兵”,扶持中小养殖户进行复产养殖的模式,将是我国未来生猪复产的主流方向。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