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之交话猪病猪传染病有不少在冬春季节发生,最长见的有猪瘟、仔猪副伤寒、喘气病、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等。猪瘟、喘气病、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等由病毒所致,只能用疫苗预防。副伤寒和黄白痢由细菌所致病,可用疫苗预防,也可药物治疗。
研究表明,老鼠每年可消耗或污染猪场5%-10%的饲料,造成经济损失高达数千甚至数万元。在中国集约化猪场中,老鼠问题因环境复杂和高密度饲养而加剧,灭鼠成为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
随着养猪行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养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尽管现在生猪养殖仍然是散养为主,能够占到59%,但不可否认的是,规模化养殖的程度已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规模化养殖水平已经达到31%。
黄曲霉毒素是养猪业面临的最严重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全球每年因黄曲霉毒素污染造成的畜牧业损失超过10亿美元。这种强致癌物质不仅影响猪只生长性能,还会对免疫系统、繁殖性能等造成系统性危害,需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在规模化养猪场中,掉队仔猪(落后仔猪)比例通常在5%-10%,但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却占整个保育期的20%-30%。传统"一刀切"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掉队仔猪的特殊需求,需要建立精准化的干预体系,帮助其实现追赶性生长。
昼夜温差是影响猪场生产的重要环境因素。我国大部分地区春秋季昼夜温差可达10-15℃,北方地区甚至超过20℃。这种温度波动会对猪群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系统性影响,需要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断尾是现代养猪场普遍采用的管理措施,能有效防止咬尾行为的发生,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益。正确的断尾操作不仅能减少猪只应激,还能降低感染风险,是猪场管理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