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免疫程序是现代养猪业健康管理的核心,能够有效预防多种重大疫病,降低经济损失,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围绕猪场常规疫苗(如猪瘟、伪狂犬、蓝耳病等)的免疫时间设计,详细分析每种疫苗日龄确定的依据,并结合量化方法,帮助养猪从业者建立高效的免疫体系。
01 猪场免疫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设计猪场免疫程序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了解疫病流行特点:根据猪场的疫病流行情况(如本地疫情、猪场历史病例)选择必要疫苗。
考虑母源抗体干扰:母源抗体可能影响疫苗效果,需选择合适的免疫日龄以避开干扰。
结合猪群生长阶段: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对疫病的易感性不同,需针对性安排免疫时间。
疫苗种类与接种方式:选择适合的疫苗类型(如活疫苗、灭活疫苗)和接种方式(如肌注、滴鼻)。
程序的持续优化: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如抗体监测结果、疫病发生情况)动态调整免疫程序。
02 常规疫苗免疫时间设计与量化分析
以下将详细分析猪瘟、伪狂犬、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支原体肺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日龄设计及量化依据。
一、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
1、免疫日龄:仔猪通常在28-35日龄进行首免,56-70日龄进行二免。
2、日龄确定依据:
母源抗体干扰:母猪接种猪瘟疫苗后,其抗体会通过初乳传递给仔猪。研究表明,母源抗体在仔猪28-35日龄时逐渐下降至不干扰疫苗免疫的水平(抗体滴度<1:16)。
疫病流行特点:猪瘟病毒在仔猪断奶前后(约21-28日龄)易感性较高,因此需在断奶前建立免疫保护。
疫苗类型:猪瘟活疫苗(如C株)免疫效果持久,但需确保仔猪免疫时母源抗体水平低,以避免免疫失败。
3、量化方法:
抗体监测:通过ELISA检测仔猪血清中猪瘟抗体滴度,确定母源抗体下降的准确时间。例如,若检测发现28日龄仔猪抗体滴度降至1:8以下,可选择28-35日龄首免。
免疫间隔:首免后约3-4周(约56-70日龄)进行二免,以强化免疫效果,确保抗体水平达到保护阈值(≥1:32)。
3、举例:
某猪场母猪定期接种猪瘟疫苗,仔猪ELISA检测显示35日龄抗体滴度为1:4-1:8,决定在35日龄接种猪瘟活疫苗(1头份/头,肌注),56日龄进行二免。免疫后检测抗体滴度达1:64,表明免疫效果良好。
二、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PR)
1、免疫日龄:仔猪0日龄首免(滴鼻),35-42日龄二免;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分娩前4-6周免疫。
2、日龄确定依据:
母源抗体:伪狂犬病母源抗体在仔猪7-14日龄时下降至较低水平(gB抗体滴度<1:8),适合接种活疫苗(如Bartha K61株)。
疫病风险:伪狂犬病病毒常通过空气传播,仔猪早期易感,因此需尽早免疫。
疫苗特性:伪狂犬活疫苗可通过滴鼻或肌注方式接种,滴鼻方式可突破部分母源抗体干扰。
3、量化方法:
抗体检测:通过gE抗体检测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gB抗体检测评估免疫效果。选择gB抗体滴度<1:8时进行首免。
免疫间隔:首免后3-4周进行二免,确保抗体水平达到保护阈值(gB抗体≥1:32)。
4、举例:
某猪场周边有伪狂犬野毒感染风险,决定0日龄滴鼻接种伪狂犬活疫苗(1头份/头),35日龄肌注二免。免疫后gB抗体滴度达1:64,gE抗体阴性,表明无野毒感染,免疫成功。
三、蓝耳病(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
1、免疫日龄:仔猪14-21日龄首免,必要时35-42日龄二免;后备母猪引种后隔离期间免疫。
2、日龄确定依据:
母源抗体:蓝耳病母源抗体在14-21日龄下降至较低水平(抗体滴度<1:16),适合接种活疫苗或灭活疫苗。
疫病特点:蓝耳病病毒对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威胁较大,早期免疫可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疫苗选择:活疫苗(如MLV株)适合稳定猪场,灭活疫苗适合高风险猪场。
4、量化方法:
PCR检测:通过RT-PCR检测猪场蓝耳病毒感染状况,确定是否需要活疫苗或灭活疫苗。
抗体监测:ELISA检测抗体水平,选择抗体滴度<1:16时进行首免,二免时间根据抗体水平和猪场病毒压力调整。
5、举例:
某猪场蓝耳病病毒呈低水平流行,仔猪14日龄抗体滴度为1:8,决定在15日龄接种蓝耳活疫苗(1头份/头,肌注)。35日龄检测抗体滴度达1:32,无病毒核酸阳性,表明免疫有效。
四、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
1、免疫日龄:仔猪14-21日龄单次免疫或14-21日龄首免、35-42日龄二免。
2、日龄确定依据:
母源抗体:圆环病毒母源抗体在21-28日龄下降至不干扰疫苗的水平(抗体滴度<1:16)。
疫病特点:圆环病毒主要影响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疫苗类型:灭活疫苗或亚单位疫苗(如PCV2 ORF2蛋白疫苗)单次免疫效果较好,活疫苗需两次免疫。
3、量化方法:
抗体检测:ELISA检测PCV2抗体水平,选择抗体滴度<1:16时免疫。
病毒载量监测:通过qPCR检测病毒载量,评估猪场圆环病毒压力,决定是否需要二免。
4、举例:
某猪场圆环病毒感染率较高,仔猪14-21日龄抗体滴度为1:8,决定在21日龄接种PCV2亚单位疫苗(1头份/头,肌注)。42日龄检测抗体滴度达1:64,病毒载量显著降低,免疫效果理想。
五、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1、免疫日龄:仔猪7-14日龄首免,21-28日龄二免。
2、日龄确定依据:
母源抗体:支原体母源抗体水平较低,通常不干扰疫苗免疫,7-14日龄即可接种。
疫病特点:支原体肺炎主要影响育肥猪,早期免疫可减少肺部病变。
疫苗类型:灭活疫苗为主,单次或两次免疫均可。
3、量化方法:
肺部病变评估:屠宰时检查肺部病变评分,评估疫苗保护效果。
抗体检测:ELISA检测抗体水平,确认免疫效果(抗体滴度≥1:32)。
4、举例:
某猪场支原体肺炎流行,仔猪7日龄接种支原体灭活疫苗(1头份/头,肌注),21日龄二免。育肥期肺部病变评分从平均3.5降至1.2,表明免疫有效。
六、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
1、免疫日龄:母猪分娩前6周和3周各免疫一次。
2、日龄确定依据:
母源抗体:PED疫苗主要通过母猪免疫提高初乳抗体水平,保护哺乳仔猪。
疫病特点:PED病毒对新生仔猪威胁最大,需通过母源抗体保护。
疫苗类型: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母猪免疫为主,仔猪可口服弱毒疫苗。
3、量化方法:
初乳抗体检测:ELISA检测母猪初乳中PED抗体水平,确保仔猪获得足够保护。
仔猪腹泻率:监测哺乳仔猪腹泻发生率,评估免疫效果。
4、举例:
某猪场PED疫情严重,母猪在分娩前6周和3周接种PED灭活疫苗(2头份/头,肌注)。仔猪出生后腹泻率从30%降至5%,初乳抗体滴度达1:128,保护效果显著。
03 综合免疫程序示例
以下是一个综合免疫程序,适用于中型规模、疫病压力中等的猪场:
0日龄:伪狂犬活疫苗(滴鼻,1头份/头)。
7日龄:支原体灭活疫苗(肌注,1头份/头),一免。
14日龄:蓝耳活疫苗(肌注,1头份/头),圆环病毒亚单位疫苗(肌注,1头份/头),一免。
21日龄:支原体灭活疫苗(肌注,1头份/头),二免。
28日龄:猪瘟活疫苗(肌注,1头份/头)。
35日龄:伪狂犬活疫苗(肌注,1头份/头)。
42日龄:圆环病毒亚单位疫苗(肌注,1头份/头),二免。
56日龄:猪瘟活疫苗(肌注,1头份/头)。
母猪:分娩前6周和3周接种PED灭活疫苗(肌注,2头份/头);后备母猪引种后接种蓝耳活疫苗和伪狂犬活疫苗。
04 注意事项与优化建议
定期抗体监测:每季度抽样检测猪群抗体水平,调整免疫日龄和疫苗种类。
疫苗储存与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储存疫苗(通常2-8℃),避免失效。
生物安全管理:免疫程序需与消毒、隔离等生物安全措施结合,降低疫病传入风险。
记录与评估:建立免疫记录,跟踪疫病发生率和疫苗效果,动态优化程序。
结语:希望本文的分析和示例能为养猪从业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