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头条 > 内容

国家发改委再提整治“内卷式”竞争,生猪产业上下游“内卷”乱象亟待肃清!

中国猪业 2025-05-21

阅读()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5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国家发改委针对内卷式竞争问题症结,因业施策、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升级。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5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国家发改委针对内卷式竞争问题症结,因业施策、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升级。

 

李超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一些行业出现结构性问题,有的盲目跟风投资,有的跟不上技术更新迭代节奏。一些企业陷入“内卷式”竞争,有的以低价、超低价,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有的制假售假、以次充好。

 

“这些都突破了市场竞争的边界和底线,扭曲了市场机制,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必须加以整治。”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针对问题症结,因业施策、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升级。

 

具体来看,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增加高端产能优质供给,不断开拓多元化市场,增强发展韧性。

 

二是加强地方约束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今年1月份,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在这个指引当中明确要求各地方不得突破国家规定的底线红线,违规实施财政、税费、土地、价格、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招商优惠政策,并针对于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屡禁不止、花样翻新等情况,集中力量开展攻坚整治。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遏制落后产能扩张。发挥好质量标准支撑作用,以市场化方式促进兼并重组,加快淘汰炼油、钢铁等行业的落后和低效产能,科学论证煤化工、氧化铝等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新能源、汽车、光伏企业注重技术研发。

 

四是强化市场监管,重拳整治劣质、低价的市场乱象。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坚决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加大质量监督和检查力度,共同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秩序,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活力和作用。

 

DeepSeek结合生猪行业现状指出,生猪产业上下游中主要有以下“内卷式”竞争较为突出:

 

一、上游环节:动保与饲料产业的恶性竞争

 

1.动保产业价格战与技术剽窃

 

动保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将疫苗等产品价格压至极低水平(如国产圆环疫苗低至2.85元/头份),导致企业利润缩水,研发投入受限。更严重的是,部分大型养殖集团与动保企业合作后,通过旗下子公司快速复制技术,形成“过河偷桥”现象,进一步挤压原创企业的生存空间。

 

2.饲料产业以次充好与低价竞争

 

饲料企业在原料成本波动时,为维持低价竞争力,部分中小厂商使用劣质原料(如毒素超标、营养不均衡的玉米和豆粕),导致饲料品质下降。虽然短期内降低了成本,但长期损害养殖效益(如料肉比升高、猪群健康风险增加)。此外,大型饲料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压价,中小厂商被迫跟进,甚至亏本销售,进一步加剧行业恶性循环。

 

二、中游环节:养殖端的非理性扩张与低效竞争

 

1.产能过剩与盲目扩张

 

头部养殖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持续扩张产能,导致能繁母猪存栏长期高位运行(2021-2024年仅3个月低于4000万头)。这种“以量换价”模式引发供需失衡,2025年生猪出栏量预计达7.2亿头,远超市场需求,压低头均利润。

 

2.低效产能难以退出

 

部分高成本、低效的养殖企业依赖外部资金维持运营,阻碍行业自然淘汰。例如,2024年部分亏损企业仍通过资本支持继续扩张,加剧行业整体亏损。

 

三、下游环节:价格战与同质化竞争

 

1.价格战压缩盈利空间

 

上游饲料、动保企业为争夺客户,以低于成本价抛售产品,破坏正常价格体系,削弱全产业链盈利能力。这不仅会导致企业自身现金流紧张、研发投入不足,难以保障产品质量与技术创新,还会迫使中下游养殖企业因依赖低价原料而忽视科学养殖模式,最终造成整个行业陷入低质、低价的恶性循环,阻碍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产品同质化与劣币驱逐良币

 

在疫苗、饲料等领域,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差异化创新。养殖户因无法区分产品优劣,倾向于选择低价产品,导致优质企业难以生存。

 

四、全产业链的系统性风险

 

1.环保与疫病隐患

 

内卷式竞争导致企业忽视环保投入和生物安全防控,增加疫病暴发和环境污染风险,进一步推高社会成本。

 

2.种源依赖与国产化困境

 

国内种猪长期依赖进口(如杜洛克、长白、大白配套系),导致企业陷入“引种—退化—再引种”循环。尽管2024年种猪进口量骤降87%,但国产替代仍需突破技术壁垒,避免在“外三元赛道”中被国外技术压制。(来源:金融时报、DeepSeek)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