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头条 > 内容

左手越南合作协议,右手智能猪场革命,牧二代如何续写新章?

政经视点 2025-05-19

阅读()

5月16日,牧原股份2024年度股东大会召开。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对上市10年来股东们对公司成长提供跨行业的珍贵见解,为公司发展带来的方案与指导,表达了深沉的谢意。

5月16日,牧原股份2024年度股东大会召开。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对上市10年来股东们对公司成长提供跨行业的珍贵见解,为公司发展带来的方案与指导,表达了深沉的谢意。

 

2024年,牧原生猪出栏规模达7000万头以上,市值规模2100亿以上。上市10年,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市场见证了资本助力企业发展的蝶变力量之外,更见证了牧原这家现代治理公司驱动河南商业文明的进步。

 

作为区域商业观察者,笔者以为过往十年,是河南商业文明持续发育的十年,既有收成,又有挫折(特别是地产公司遭遇大面积退步),而河南包括牧原在内的关键少数公司在推动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转型中发挥着生力军的功能角色,为河南商业文明进步提供着充实的精神营养,成为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转型的桥梁。

 

今天,站在上市10年的节点上,牧原要开启实践现代商业的新范式,显然秦英林期待牧二代的领航。

 

笔者围绕秦英林股东大会上讲了三个问题,解析公司成长成因及其意涵的商业期待。

 

一是上市10年牧原做了什么。10年来,牧原在业务、内部治理与合规三个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公司出栏生猪7000多万头。这其中,也包含着股东们共同努力的贡献。在公司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股东们跨行业带来的见解、方案与指导,推动了公司业务发展。同时,在公司内部治理上,二代接班人实践是有成效的,更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在合规发展上,公司是一个优秀生,虽然遭受网络舆情,但是我们坚信能够做得更好,不仅要把业务做好,还要把外部的责任担好。

 

笔者以为,作为牧原股份的一枚小散,长期关注牧原发展,因为跟踪牧原,可以说,就是观察河南商业文明发育的指标。

 

过去的10年,正是中国生猪养殖业加速转型期,经历了三次周期波动洗礼与史上最严重的非瘟疫情风浪,牧原凭借“自繁自育一体化”商业模式穿越了周期与疫情,成长为全球最大生猪养殖企业,改写了世界养殖产业版图,创造了中国商业的传奇故事。

 

牧原成功的决定力量是谁?

 

答案是资本驱动力与后工业化的行业红利,但更具决定性的力量是企业家精神。

 

首先是企业家看到了生猪产业转型趋势,是企业家利用了行业周期与疫情危机带来的发展契机,是企业家组建了“少年大将军”执行力团队,背后体现的是企业家逆势抢抓机遇的胆气,汲取世界养殖技术的开放与投资科技创新的锐意进取,以及发挥青年创业团队拼搏图强的智识。

 

牧原股东大会

 

企业家精神不仅体现驾驭趋势与危机壮大企业上,体现在引领行业发展的与时俱进驱动牧原走在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道路上,更体现在着眼于企业基业长青,果敢放权着手实施企业权杖传承,实现企业治理平稳让渡。

 

当下,牧原股份市值2100多亿元,这一市值不止代表着企业规模、市场地位以及投资者预期,更代表着市场对牧原在业务开拓、内部治理与合规经营的信任投票,书写着河南商业文明的新高度。

 

二是过去10年积累了哪些能力。公司围绕产业链上的饲料、养殖、屠宰等业务,不断积累经验,打造了在各项业务上的核心能力,一是产品能力;二是服务能力;三是产业链的综合发展能力;四是对现代科技的应用能力。

 

笔者以为,牧原10年积累的四项能力,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代表着企业的增长潜力。

 

在产品能力建设上,他从生产指标、盈利能力、财务指标与产品质量四个维度来检验,牧原在中国生猪集团化企业中领先的。

 

产品代表着企业的核心价值和战略定位,是企业与消费者价值交换的核心载体。

 

对于牧原而言,它的产品是生猪。牧原坚持贯彻30余年只养一头猪的企业战略,围绕一头猪,十余年坚持育种研发,创造了二元轮回育种体系,实现了生猪“肉种兼用”,不仅支撑了公司迅速扩张,而且在非瘟疫情爆发后,成为中国生猪产业快速修复的关键力量。

 

当下,在公司屠宰业务发展中,不仅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公司还着手跟踪消费者诉求,对肉色、背膘、肌内脂肪等性状进行测定及改良,持续对具有优良性状的种猪进行选育,为社会生产高品质猪肉。

 

在服务能力建设上,牧原在发展中始终注重发展与责任的平衡。公司不仅带动了14万人就业,去年还通过产业服务的方式带动了6000多养殖户。当下,牧原正把研发的智能生产技术向市场输出,带动行业技术进步。同时,牧原把服务养殖场周边社区农户生产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之中,公司400多名农艺师为周边社区农业生产提供免费技术服务。

 

在产业链综合发展能力建设上,牧原走得更扎实。在内乡农牧装备产业园,近200家入驻公司支撑起了“中国农牧装备之都”的崛起,见证了公司在产业链发展上的浓墨重彩。当下,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产业生态的竞争,牧原低成本门槛背后正由强韧的产业链筑起的。

 

在现代科技应用能力建设上,牧原走在全行业的前列,这与公司大规模一体化的商业模式相关,更与公司执着于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使命相关。虽然当下的智能化养殖仍然刚刚起步。

 

牧原四大能力建设,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更是企业推进行业进步的核心动力,见证着企业在中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上的雄心壮志。

 

三是未来做什么。在构建公司未来上,公司从更好地服务客户,创造客户需求入手,从产品能力、服务能力、产业链综合发展能力与现代科技应用能力四个维度检讨自己,把猪养更好,实现产品成本更低,同时,加大盈利能力建设,提升产品质量,朝着更高的目标,更大的愿景持续努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笔者以为,在构建公司未来上,秦英林的话锋落纸于公司的行动与能力建设上,并没有描画牧原未来一个清晰的图景。这意味着什么?

 

笔者以为,他把牧原的未来交给了牧二代,要由牧二代亲手来描绘牧原的未来。在以高瞳、秦牧原等高管为代表的牧二代,在2021年公司转型高质量之时接手公司管理,三年之后,牧二代在驾驭公司发展上的稳健与进取,获得了秦英林的认可。

 

牧二代将描绘未来牧原一个怎样的模样?

 

股东大会上,高瞳站在牧原股份在30年发展历程中,在营养、育种、环保、智能化等多个关键领域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维度,描绘了一个国际化牧原的样貌。

 

在谈及公司H股上市时,高瞳认为,公司进军海外发展是顺势而为,这是牧原作为全球化公司必须迈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对此,他强调:“这一点,公司希望广大股东能够形成共同认知,这也将成为公司未来5~10年发展的重要方向。”去年,公司与越南本土养殖公司BAF达成合作协议,迈出了海外市场探索的第一步。

 

显然,如果说以秦英林夫妇为代表创业一代完成了牧原规模化扩张实现了做大,那么,牧二代要状写牧原的新叙事,这一叙事主题离不开企业在做强中实现国际化,成长为一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食品生产商。

 

这当是秦英林在牧原上市10年总结公司发展之后,转身向牧二代交待的企业传承重托。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