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蹄疫病毒的分类
口蹄疫病毒(FMDV)有七种不同的血清型,分别命名为O型、A型、C型、SAT 1型、SAT 2型、SAT 3型和Asia 1型。
1922年,法国学者Vallée和Carré证明口蹄疫病毒有两种血清型,分别以它们发现的地区命名为Vallée O和Vallée A。4年后,德国学者Waldmann和Trautwein不但证实了法国学者的发现,还在法国发现了第3个血清型,命名为“C”型,德国学者将法国学者的“O”和“A”按顺序命名为“A”和“B”型,为此在发表论文的病毒标名方面引发了口蹄疫研究史上最早的学术争论和混乱,这个问题最后通过讨论得以解决:三个血清型分别命名为Vallee O、Vallee A和Waldmann C,也就是今天共知的O、A(取地名)和C(排序得名)血清型,此命名一直延续至今。英国学者Brooksby领导的小组对1931—1937年来自非洲的样品进行了艰苦的分型研究,直到1948年分离鉴定出SAT 1型、SAT 2型和SAT 3型。最后一个血清型,Asia 1型是1954年发现的,但病料来自1953年巴基斯坦的疫区,发现者仍是英国学者Brooksby。
根据变异度最大的VP1核苷酸序列,将同一血清型中关系密切的一组病毒分为不同拓扑型,拓扑型毒株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同一拓扑型又可分为不同的谱系。
二、口蹄疫病毒名称的书写
(一)种名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就如何书写口蹄疫病毒名称在其常见问题中提供了建议,可参考ICTV website。
(二)血清型/拓扑型/谱系
WOAH/FAO口蹄疫病毒命名工作组在记录口蹄疫病毒的血清型、拓扑型和谱系时,建议采用以下格式:
血清型、拓扑型和谱系按以下顺序排列,之间采用斜杠(/)分隔。如果存在亚谱系,则将其作为上标添加到谱系中:血清型/拓扑型/谱系亚谱系,如:O/ME-SA/PanAsia-2TER-08、A/ASIA/Iran-05HER-10、ASIA 1/ASIA/Sindh-08等)。
(三)血清型
O, A,C,Asia 1,SAT 1,SAT 2 和SAT 3,除Asia 1(小写字母、大写字母和数字组成)外,口蹄疫病毒血清型始终采用大写字母书写,而对于书写中有数字存在的血清型,如,SAT 1-3和Asia 1,字母和数字之间留有空格。
(四)拓扑型
拓扑型采用大写字母书写。
O型拓扑型:CATHAY型、东非1型(EA-1)、东非2型(EA-2)、东非3型(EA-3)、东非4型(EA-4)、西非型(WA)、欧洲-南美型(EURO-SA)、印度尼西亚1型(ISA-1)、印度尼西亚2型(ISA-2)、中东-南亚型(ME-SA)和东南亚型(SEA)。
A型拓扑型:非洲型、亚洲型和欧洲-南美型(EURO-SA)。
C型拓扑型:非洲型、亚洲型和欧洲-南美型(EURO-SA)。
SAT 1型拓扑型:使用罗马数字编号(目前为I至XIII)。
SAT 1型的拓扑型I也被称为津巴布韦西北部型(NWZ),拓扑型II型也被称为津巴布韦东南部型(SEZ),拓扑型III型被称为津巴布韦西部型(WZ),拓扑型IV型被称为东非1型(EA-1),拓扑型VII型被称为东非2型(EA-2),拓扑型VIII型被称为东非3型(EA-3)。
SAT 2型拓扑型:使用罗马数字进行编号(目前为I至XIV)。
SAT 3型拓扑型:使用罗马数字进行编号(目前为I到V)。
SAT 3型的拓扑型I型也被称为津巴布韦东南部型(SEZ),拓扑型II型称为津巴布韦西部型(WZ),拓扑型III型被称为津巴布韦西北部型(NWZ),拓扑型IV型也被称为东非型(EA)。
Asia 1型:所有Asia 1型病毒均属一个拓扑型。
(五)谱系
谱系的名称种类繁多,没有明确的书写方式。参照WOAH/FAO口蹄疫病毒命名工作组的标准书写。可参考口蹄疫病毒原型毒株表。
(六)系统发生树的构成要素
每个口蹄疫病毒拓扑型的原型毒株完整的基因组序列或至少完整VP1序列是构成系统发育树的基本要素。每个拓扑型的原型毒株以粗体显示。
资料来源:https://www.foot-and-mouth.org/FMDV-nomenclature-working-group/nomencl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