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脾脏长而窄,脾头比脾尾宽厚,长度约为宽度的4倍,质地较硬实,呈暗红色,大小因含血量多少而异。
猪病管控!" />
中医认为脾脏的功能是运化五谷,为气血生化之源。按照西医理论,猪的脾脏是血细胞新陈代谢和机体循环血量的重要调节器官,是机体最大的外周淋巴组织,具有强大的免疫功能,对病原感染反应敏感,呈现各种不同的病变,以脾脏出血、梗死、脾脏炎症较多见,在兽医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症意义。脾脏在临床发病过程中有以下几种病变:
(一)脾脏肿大
顾名思义,看到文字联想到第一个病就是非瘟,当然链球菌和猪丹毒脾脏也会肿大。非洲猪瘟脾脏通常肿大2-6倍,而其他疾病导致的脾脏肿大基本在2倍以内。链球菌和猪丹毒抗生素治疗有效,而非洲猪瘟抗生素治疗无效。
(二)脾淤血
脾瘀血是指脾内静脉性血量增多的现象。表现脾组织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呈紫红色或暗红色,手压色泽减退,切口有暗红色血液流出。常见于多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比如急性链球菌、沙门氏菌、附红细胞体等。
(三)脾出血
发生于脾脏的出血称为脾出血。脾出血时,脾表面呈散在或弥漫的针尖大至高粱米粒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呈形状近似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出血斑。猪瘟、弓形体病、猪丹毒、猪肺疫等脾脏有出血症状。
(四)脾出血性梗死
脾出血性梗死是指脾脏组织中因动脉血流供应中断,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梗死区肿大、硬固、切面湿润,梗死灶呈暗红色或黑红色, 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故又称为红色梗死。见于猪瘟等多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五)急性脾炎
脾的急性炎症。急性脾炎包含了充血、瘀血、出血、渗出、变性和坏死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等。可见脾体积显著肿大,呈黑红色或暗红色,脾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质地柔软。切靣流出血样液体,用刀轻刮,可刮下大量紫黑色煤焦油样脾髓。多见于败血型炭疽、急性猪丹毒、急性副伤寒、急性链球菌病、急性弓形虫病等,故又称为败血脾。对疑似炭疽病例禁止剖检。
(六)坏死性脾炎
坏死性脾炎是指脾实质坏死明显、体积不肿大的急性炎症。其外形、色泽、质地与正常脾无明显差别,可见分布不均的灰白色坏死灶。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如巴氏杆菌病、猪瘟等。
(七)脾萎缩硬化
在长期营养不良或霉菌素中毒的病猪中,可造成脾硬化、萎缩。表现是整个脾扭缩变小,质地变硬,扭缩成“麻花”样,切面脾髓不清,混浊、坏死。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