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游的猪价持续下跌,引发国家启动开年以来的第三批冻猪肉收储,再到上游的饲料价格连续大涨,种种压力传导至养猪业,无不在昭示着生猪产能正在加速去化、猪周期正在加速反转的事实。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粮食生产和供应方面发挥着实质性作用。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而乌克兰是第五大出口国,两国共同提供了世界19%的大麦供应,14%的小麦和4%的玉米,占到全球谷物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猪价在10-12元/公斤震荡,猪源充足,2022难进入下一轮猪周期!
目前是最近猪周期的下滑阶段,从2021年就已经进入下滑阶段。根据历史年份经验推算,2022年5-6月份应该属于猪价低点,但随着规模化程度提升,此轮猪周期去产能阶段较以往偏长。
多年来,生猪养殖户有一个衡量盈亏的重要标准,即“猪粮比”。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若在6:1,生猪养殖则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
刘汉元代表表示,规模化、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养殖是保障生猪自身供给持续平稳的关键,也是平抑猪周期、防止生猪产业大起大落的转型升级方向,更是减少社会财富损失、保障猪肉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
2月下旬俄乌冲突爆发,两国出口陷入停滞,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供应紧缺的格局,美玉米主力合约冲高至782.75美分/蒲式耳,创2012年以来的新高。
腹背受敌!收猪托市不如控料救市?猪企2022年的目标竟只是先活下来?
俄乌冲突下,刺激大宗商品暴涨,国内饲料价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月国家先后进行两次收储,这样的密集程度在去年6月份探底时刻也并不存在,可见现在的养猪行业“保供稳价”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母猪存栏拐点已现,说明目前生猪产业进入去产能周期
我国生猪产业经历了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统购统销阶段;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市场放开发展阶段;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推进的转型发展阶段以及当前所处的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生猪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大型现代化产业链条。
热榜新闻
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