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头条 > 内容

啥信号?7家猪企下半年将增加42万头母猪,巨头为何继续上母猪?

猪场动力网 2024-07-09

阅读()

过去两个月,生猪价格一路上扬,纷纷涨至成本线之上,各大上市猪企也告别了连续2年的亏损;在盈利和未来行情预期的刺激之下,各大巨头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增加能繁母猪存栏,这也或将宣告此轮的产能去化周期已经宣告结束。

过去两个月,生猪价格一路上扬,纷纷涨至成本线之上,各大上市猪企也告别了连续2年的亏损;在盈利和未来行情预期的刺激之下,各大巨头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增加能繁母猪存栏,这也或将宣告此轮的产能去化周期已经宣告结束。

 

7家猪企下半年将增加42万头母猪

 

根据统计,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7家企业最新能繁母猪存栏为302.2万头,根据各自企业规划,年底将最高增长至345万头,增加42.8万头。

 

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

 

具体来看,温氏股份目前能繁母猪为155万头,计划2024年末再增加5-10万头;还有新希望,去年能繁母猪减少至70万头,目前为73万头,年底计划增长至80万头;重整成功的正邦科技也是信心满满,截至目前正邦科技母猪存栏已恢复至 20 万头,力争年底能繁母猪存栏突破 30 万头。

 

除了以上透露了能繁母猪扩张规划的企业之外,还有多个企业也都表示,会继续增加能繁母猪数。

 

比如华统股份去年增加了2万头母猪,去年底就表示,今年年底还会继续增加;天康生物也在6月表示,今年出栏目标300-350万头,公司将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 适时增加母猪数量;还有“一哥”牧原股份,在6月初的投资者活动记录称,公司将适当提升能繁母猪数量。数据统计,牧原股份6月末的母猪数已经达到330.9万头,而在3月中旬的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其透露能繁母猪数量还在310万头左右,也就是说,3个月的时间,牧原股份增加了20万头能繁母猪。

 

巨头为何继续上母猪?

 

过去两年,养猪行业受困于产能过剩之苦,开展了一场艰难的产能去化之路,好不容易将能繁母猪调控至4000万头以下,为何在猪价刚刚回暖之时,继续发布扩张计划呢?

 

首先是看好后续行情,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三大巨头曾多次表示,下半年猪价将继续上涨,整体行情将好于上半年;东瑞股份对行情信心更足,不仅预计2024年下半年猪价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对2025年的猪价预期仍然看好。

 

其次是增加能繁母猪数,提高产能利用率,是各大猪企降低养殖成本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下的核心工作,效果也很显著。温氏股份、京基智农、神农集团、牧原股份、新希望等企业成本已经逼近7元,其中温氏股份和京基智农最新成本为7.05元/斤,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提高,突破7元的时间已经不远。

 

再次是规模化进程还在持续,养猪行业门槛越来越高,巨头们认为散户很难再回来。如新希望执行总裁陶玉岭5月底表示,过去一些被出清的散户很难再回来。他的理由有两点,一是近年来,在疫情和行情到双重压力下,生猪养殖行业普遍出现了亏损,散户没有回来的资金支持。二是从散户群体的年龄结构来看,他们大多在50岁以上,年轻群体可能不会有那么多进来。

 

生猪

 

对行业将产生哪些影响?

 

当下生猪行业正面临极为复杂的局面,疫病高发、散户退出、内卷加剧、需求不足等难题,从各个企业的未来布局来看,尽管其扩张节奏比不上过去几年,但不断扩大的市场占有率,将继续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产能去化或将宣告结束。数据为证,5月末能繁母猪存栏3996万头,环比增长0.2%,尽管只增长了6万头,但改变了自2023年6月份以来,能繁母猪连续10个月下降的局面;更为关键的是,随着猪价上涨和后市预期,加上各大上市猪企们的操作,此轮能繁母猪去化或许已经宣告结束。

 

二是规模化进程还将继续。不管接不接受,随着行情向好,各个企业再次扩张,养猪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还在持续提升,这是在资本和政策联合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养猪人能做的,只能适应这一趋势。

 

三是行业内卷还将继续。这也是规模化带来的必然结果,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有核心竞争力,包括控成本的能力、抵御疫情风险的能力以及面对极端市场资金保障的能力。

 

四是养殖水平或将快速提升。品尝了过去的无序扩张带来的苦果之后,各大巨头尽管向上趋势不变,但扩张的节奏还是理性了不少,一边稳步扩张,提高生产效率,一边加速出清低效产能,中国养猪行业的养猪水平或将在此轮周期中得到真正提升。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