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上市猪企们就一直备受关注——牧原负面舆论不断,新希望亏损加剧,傲农股价下跌......行业在市场低迷期,总是盼望有人能够“尽快离场”。因此透过舆论看本质,猪企们今年低迷很正常,就看能否穿越周期......决胜局还在明年!
傲农积极消解债务风险
据农业农村部公布,当前生猪均价较去年同比下降约39%,持续低迷的行情导致绝大多数猪企陷入亏损,“猪肉股”也是连连跌价,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亏损和债务同时上升。
但与外界评估不同的是,面对猪市起伏、疫病威胁的大环境,牧原高管团队一致认为“公司估值被严重低估” ,傲农大股东也一直保持着发展的信心,据傲农公告可知——公司大股东曾经两次进行增持,两次参与定增,共投入本金约18.3亿元,大部分系通过质押融资。
并且自傲农2017年上市以来,大股东就从未进行过一次获利套现,仅有2023年7月进行了一次协议转让减持部分股份,但也是用于削减债务,并非个人牟利。
而就在11月17日晚间,傲农生物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厦门傲农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傲农投资”)和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吴有林先生计划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合计转让不超过152435188股公司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7.5%)。
据了解,这次转让有一点不同寻常——大股东历次增持或定增成本为11.51元/股,相对当前股价8元/股左右,此次转让并未盈利。而大股东之所以亏损出让,本质上还是为了帮助公司削减债务、降低风险,多出来的资金则免息资助上市公司补充经营周转资金。
这反映出傲农生物积极解决债务问题的态度,这既是对债权人的负责,也是对未来求稳发展的信心体现。
为什么依旧有此信心呢?我们从大环境和傲农本身来看。
上市猪企与产业发展
近5年来,中国生猪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当下亏损依旧,但我们仍能看到国家的顶层设计依旧是支持“现代化猪企”的大力发展,今年一号文件也重点提及,生猪养殖要由规模化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高质量规模化发展,不仅需要规模,甚至还需要产业链技术、上下游资源,因此上市猪企们无疑是主要对象。放眼全国上市猪企也不过十几家,对农业部门其实也属于“稀缺资源”。
以傲农生物为例,尽管今年生猪养殖亏损,但是他们的饲料业务、屠宰业务依旧在大力发展。今年前三个季度,傲农生物的饲料业务就稳步增长,相较于2022年度提升了1.58个百分点的毛利率。
屠宰业务方面,傲农已在全国布局3家屠宰公司以及13家食品公司,目前仍在加强布局,目标是实现1000万头的年屠宰量。
对于傲农来说,饲料业务是能稳定盈利的业务,傲农也在积极加强,这一点跟正邦危急关头甩卖饲料业务最为不同!
对于相关部门来说,更是会大力支持“屠宰、养殖一体”的企业,无论是农业农村部今年发布的《畜禽屠宰“严规范 促提升 保安全”三年行动方案》,还是湖南、四川、河南、山东等养猪大省都在积极推动屠宰业改革,由现在的“小 散 乱”向着“规模化、现代化、一体化”发展。
因此,其实只要这些上市猪企能扛过本轮周期,未来依旧是国家的宝贵资产,也是金融市场的“香饽饽”。
而傲农生物身为“料、种、养、宰”一体化猪企,已经积累了强大的产业链资源和技术,例如其饲料产品先后获得“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荣誉;种猪方面,也获批“农业农村部华南生猪育种重点实验室”,并有五家子公司被遴选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两家子公司遴选为“国家核心种公猪站”;综合实力方面,傲农2021年成功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上述这些,都是傲农生物基于行情之外的优势,也是他们向着“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但关键问题是,就算已经有了诸多优势、大量积累,如果不能熬过这两年的周期低谷,也只能为他人做嫁衣。
那么傲农生物,究竟有几分把握穿越周期、扭亏为盈?
傲农生物“提质节流”
首先,在最重要的生猪养殖业务方面,傲农生物表示未来将从以下5点入手:
第一,继续保持公司生物安全防控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精细化管理巩固和继续提升生产成绩,提高养殖生产效率;
第二,放缓增长节奏,严控新的资本投入,在现有规模上平稳经营,尽快消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开办费、资产和费用摊销等影响成本的因素;
第三,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分区、以优带差,淘汰末位低效产能,有效改善因发展过快导致的离散度较大的问题,提高内部均衡度,提高整体经营效率;
第四,结合饲料业务的降本增效工作,有效降低饲料成本,从而降低养殖成本;
第五,加强以降成本为核心的考核工作,加强审计监察工作,树立廉正风气。
由此可见,傲农生物已经在大力推动“提质节流”,提升养殖质量,甚至以“降本”为核心考核,并且对低效产能采取“末位淘汰”,聚焦核心力量改善集团成绩,并有效减少开支。
实际上,傲农生物的养殖成本已经有所下降,其2022年初育肥成本为20元/公斤左右,2022年末降低至18元/公斤左右,再加上如今全力降成本,未来有望实现17元/公斤的降本目标,这一点跟正邦的成本难降有本质区别。
此外,在饲料和屠宰方面,傲农生物继续提升饲料业务的毛利水平,提高屠宰食品板块的盈利规模,将逐渐加强他们作为公司流动性稳定器和利润底盘的重要作用。
总结来看,当下的低迷期确实大家都很困难,但上市猪企只要能稳住脚步,成功穿越周期并不太难,并且其实在未来的“微利时代”,猪群规模将是企业盈利的基础,而这也是“高质量规模化”的发展与实现。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