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猪价在2月初迎来了短时上涨,但因为消费低迷,供应量大涨势不仅没能保持住,还跌至新低,最低时外三元全国均价跌到了不足6.23元,好在最近十天时间猪价稳定了下来,没有继续下探。
在消费低迷,供应过剩的当下,猪价没有持续下跌,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地储备冻猪肉收储的及时开启,虽然对猪肉消费的提振有限,但算是给养猪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国家不会坐视猪价下跌不管的,该出手时会出手。对后续猪价有了信心和底气的猪场紧急抛售的情况大幅减少,有效阻止了猪价的进一步下跌。
另外,就是现在的猪价已经跌破养猪成本线了,据报道,最近这段时间豆粕疯了,涨100,再涨100,2月24日更是一天上涨了200多/吨,现在的豆粕价格相比春节之前上涨了接近900元/吨,最高价达到了4800元/吨。无独有偶,玉米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一直以低价自居的进口玉米价格也从去年年底的1900元/吨,涨到了现在的2600元/吨。
受玉米和豆粕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各企业的饲料价格相比春节之前普涨300元/吨,养殖成本进一步提升到7.5-8元。养猪深度亏损后,部分养猪户本着不卖猪就不亏钱的想法减少生猪出栏,缓解了生猪供应压力,猪价得以稳定运行。
但后续并不排除猪价进一步下跌探底的可能,毕竟收储的数量是有限的,收储停止后生猪供需恢复正常状态,产能过剩的当下猪价维稳难度极高。而且,近期俄乌冲突的升级恐怕也会成为刺破当前僵局的一把利剑,为什么这么说呢?
俄乌冲突战火虽然不会蔓延到我国地界,但是极有可能改变当下全球的能源和粮食供应。能源方面,俄罗斯是能源大国,每年向全球输出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受战火影响原油价格已经上涨到了最近7年半以来的最高价格,国内汽油、柴油价格也都大幅上涨,目前92#汽油已经涨至6.8元,有媒体预测3月初很有可能涨破7元,燃油价格上涨,包括粮食、生猪调运、猪肉运输的成本将会大幅提升。
现在全国白条肉批发价格已经跌至个位数,零售价格也基本都在10-12元/斤之间,消费依旧低迷,试想一下,如果因为猪肉运输成本增加,猪肉不得不涨价,那消费会怎么样?大概率会走低。生猪调运成本增加后,屠企为了保证利润,只能将成本加到猪肉上,或者猪贩子将成本的增加压到猪价上。以上的这些都将会对猪价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粮食价格也会因为运费的涨价进一步上涨。不仅是运费这么简单,2021年我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量占到了国内玉米进口总量的29%,冲突会导致我国进口玉米量下降,进口玉米价格上涨。有人会说不用怕,我们有小麦可以替代。其实小麦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加起来的小麦出口量占到了全球小麦出口总量的29%。
成本增加,销售下降,最终所有的压力都会压到养猪户身上,现在出栏一头亏三五百元,猪场还能挺住,如果后续亏七八百甚至上千元猪场还能挺住吗?挺不住就会导致“清栏潮”、“母猪淘汰潮”的出现,一旦市场上市猪的数量增加,那么现在微妙的供需平衡势必会打破,猪价难涨难跌的僵局将会被打破,可能会下探至更低点。对此,养猪户应该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