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则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爆出来的“河南某猪企占地占万亩基本农田建养猪场”的新闻,再次让养猪圈的小散朋友们坐不住了,直呼“只许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南阳新野县在建养猪场
我们先来看一些文章中提到的关键点:
1、该养猪场占用三个乡镇超过1600亩基本农田,突破了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2、该工程计划今年在南阳市13个县建设84个养猪场,计划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接近1.5万亩。
3、当地政府称,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属实,但有“文件支持”。
4、84个养猪场捆绑打包后,永久基本农田的占用情况不超过养殖用地总量的30%,基本符合政策要求。
此报道一出,立马引起巨大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点有两个方面:
一是养猪占用的是永久基本农田,这些土地的性质决定了它们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被用来养猪是否合理?二是该企业在用地的时候直接铲毁了当季即将收获的庄稼,据了解是即将收获的玉米和花生居多,这种行为是否不妥?
此外,占用规模之大令人咋舌,“有文件支持”很是隐晦,“捆绑打包”说法是否牵强?这些“谜团”都将该猪企甚至是当地政府推到了舆论风口。
而单纯就养猪业的朋友来看,此文一出瞬间又击爆了小散养户们脆弱的小心灵:同是养猪,散户占一分荒坡都难上加难,猪企可占1.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到底是为何?小散养户们发出灵魂的拷问。
有些原因我想不用笔者说的太明白,大家心照不宣。
其实,养猪业小散养户们也很关注猪价、行情等信息,但是为什么一提到批地、补贴、环保这几个和政策有关的问题他们就一肚子委屈?
还记得有网友曾在猪好多网抖音号留言说自己想养猪,但是找地的时候跑了两个乡镇都被拒绝了,最后也只能无奈放弃……这就是当下很多小户面临的最实际问题:想养猪,顶层政策支持,但是你一不纳税,二还可能污染,这样类型的企业到了基层就是不受欢迎,基本都吃了闭门羹。
尤其是今年,猪价一直都是历史高位,养猪迎来高光时刻,基本上是只要猪能养活就有钱赚,在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中人人都想分得一杯羹,但是多数人还是被挡在了“批地”门外。
还记得樊福好老师的一个观点:对养殖企业也应该相应的征收赋税。一来提高养猪业的准入门槛,二来养殖企业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一定污染也应该给予补偿,三来,让养殖企业更像企业,地方政府也更加欢迎。
笔者自问也不知道这个观点说出来会不会招来一片喊打?
此外,笔者还想客观地说,大企业养猪确实有他的优势,无论是效益、稳定性还是在带动当地经济、人员就业,打造品牌、产业化等方面都更有优势。
“扶强扶大”一贯是国家政策方向,一来大企业可以让地方政府名利双收,二来在产业带动和升级方面他们的能力和优势不可替代。但是地方政府的引导、把关至关重要。就在前几天还有条新闻说到,湖北鄂州的地方政府三顾茅庐请来了一个水泥行业投资商搞楼房养猪,一建还是26层,是目前国内最高的,这多为当地政府“长脸”!
笔者联想到最近很火的“楼房养猪”,相关数据称楼房养猪可节约用地60%,按照这个数据推算,如果该大型项目实行楼房养殖模式至少可以节约2万亩土地,这部分土地分给散户又会养活多少个家庭?不禁想@这家猪企,考虑下楼房养猪吧,节约一些土地,你有吃肉,也给小农户留点汤喝!
关于是否平衡好了“菜篮子”和“米袋子”的问题,估计在新闻被爆出之后河南的相关部门又要重新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