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绞索”下的报告 2020年猪业之撕裂变局与涅槃希冀

谋易智造 2020-03-08

阅读()

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让重荷重喘、乏力乏助的养猪业雪上加霜,更为艰难。那么,今年的猪业有没有戏?到底有什么变化?格局演化端倪又何在?
  [作者]陈贤棠(刚生)
  
  广东省肇庆市某部门干部
  
  本文已得到陈老师授权。
  
  文章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让重荷重喘、乏力乏助的养猪业雪上加霜,更为艰难。那么,今年的猪业有没有戏?到底有什么变化?格局演化端倪又何在?
  
  我认为下面几方面基本上跑不了——
  
  一、更加缺猪肉
  
  去年到底减少多少生猪?由于故意瞒报和神仙数字满天飞,权威数据或者说比较真实的数据,求之难出。但也有迹可寻,那就是猪肉供应量比前年减少了约1250万吨,以大前年供应量5400万吨计,也就是少三成左右。但,这些供应量,相当部分(估计不少于四成)是由于非瘟袭来狂抛的结果(统计学理解,就是所谓“翘尾巴”的续后)。
  
  而今年,这个“重头戏”的戏文无疑已经大幅度减轻(没有多少尾巴可翘),加上考虑去年底那尽管雾里看花,但的确少得可怕的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算,那么,今年的猪肉肯定比去年更加少。
  
  少多少?我认为缺3000万吨左右(因为去年底的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不到同比的一半)。也就是自给量不到需求量一半。那些动不动就拿什么进口猪肉和冷藏肉说事的人,虚张声势而已。
  
  请问,总供应量不过如此,国家有多少冷藏肉可言?因为不可能从天而降;而进口猪肉,去年满打满算也就是两百万吨,今年全球性缺猪,加上中国的疫情影响,就是开足马力出高价人家又能够给我们多少?就是达到去年的水平,与缺乏量比较,不过尔尔,连十分之一都远没达到。杯水车薪就到如此程度。
  
  二、价格更高
  
  物以稀为贵,供应端可以说源头缺水,所以去年入夏后开始的高价,想降下来已无可能。但今年会升到什么程度?价格要大升续升,有两个明显的制约因素,那就是政府压制行为与消费者对过高价格的拒绝。对此,也必须科学分析。由于价格法的高悬,政府虽然对高价不待见,但的确可控制手段不多。
  
  其实,国家层面对此是旗帜鲜明的,那就是由市场决定,不得采取行政手段干预。事实上,想在这方面搞点小手脚的,基本上是个别基层政府遮遮掩掩地试水而已,当然不普遍,更加不可能理直气壮,因为那样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是无法玩下去的。
  
  而消费者这一块,问题比较突出,因为价格太高,我就不想买,或者选择其他了。可是,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必须全面地看待。毕竟,什么时候什么层面的人,都对猪肉情有独钟,其他肉也许可以不吃,不吃猪肉就不容易做到了。这个习惯,不是一年几载就可以改变的。更何况如禽鱼之类,产量是一回事,更加重要的是作为替代品,作用太有限。大家到市场上走一走,看看肉摊比例就一目了然。
  
  其实,对价格影响最大是供应量这个根本性因素。可以肯定,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年内会有所增加,但,增幅太低也太慢,而且年底才可能产生有效供应,鞭长莫及,的确远水解不了近渴。往年那种灰溜溜退又轰隆隆上的状况,已经没有重复出现的条件。另外,由于经济形势的异常严峻(目前的冒险复工就是证明),国家肯定会启动资金投入去“放水救鱼”,因此,下半年社会资金量就一定幅度地多起来,为此,价格必定就追奔逐北地亦步亦趋(估计今年的价格指数高幅增加到6个点以上),那么,会水涨船高到什么程度?每斤生猪28元以上,猪肉60元以上,也就是比现在高四分之一左右,不值奇怪。就是三分之一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现在依然看得到正常生产的条件成熟。
 
2020年猪业
  
  三、公信力更为缺失
  
  说到底,就是主管部门让人失望。非瘟以来,畜牧业主管部门的行为与效果,令人侧目(无独有偶,今年新冠肺炎后一些官员的表现竟也如出一辙)。可以说,非瘟如此得以肆虐,养殖人和国家损失如此巨浩,就与许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不作为乱作为密不可分,对今后工作的负面影响是明显和巨大的。
  
  现在,养殖人的信心普遍无法建立,重要原因就离不开这个根本点。时至今日,主管部门甚至依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地掩耳盗铃,不敢和不愿睁眼看现实。比方说今年元旦后的新闻发布会,领导人竟依然睁眼说瞎话,信誓旦旦去年的非瘟才60多起,比前年还要减少。同时,还不管起码的事实条件,宣布今年底就可以恢复正常生产供应,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生杀予夺大权在握的“父母官”如此态度,甚至可以说连起码实事求是的底线都失守,公信力就更加无从谈起了。这个基础的缺失,相信随着国家有关措施的到位,特别是追责与今年一号文件的落实体现,会得予改变。
  
  四、恢复正常生产更加困难
  
  这,主要就是针对占养猪业八成以上的规模场和散小户而言。我们知道,散小户一直占养殖业的大头。经过这些年的变化,有所减少,但依然占半壁江山,他们的生产水平如何,决定市场的有效供给。
  
  而且,这一块还关系到三农问题与社会稳定,所以,去年十月份我力排众议斗胆在媒体上呼吁国家必须实施规模场与散小户并举的战略(11月14日,李克强总理就公开肯定了这个观点。但有的所谓专家依然在喋喋不休地不要事实地攻击这个要求,显然是不对的)。
  
  可是,由于条件的局限性,目前除了特大场,其他的一般性规模场和散小户,恢复正常生产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去年下半年恢复生产的普遍性失败后,这些场、户大部分已经处于有心无力,谈虎色变的境地。毕竟,非瘟的危险依然存在,而新型肺炎的疫情又来迎面一击,场地、技术、资金、猪源等等,每一个拦路虎都虎视眈眈,难以逾越,加上对公信力的怀疑,并且今后再染疫情更无法拿到补贴,凡此种种,不仅仅是心有余悸的问题了,而是不敢举步和无法举步的问题。所以,我还是去年的观点:政府必须出手,否则只存愿望。
  
  五、寡头垄断企业得以催育
  
  目前情况下,在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地发展生产的,只能够是那些超大规模,且防瘟有方,运作有术的养殖大鳄。这些巨型企业,基本上都是成熟多年,产链完整的联合舰队,迎风斗浪,有实力当然也有资本。开始之初他们也有一定损失,但玩得起,而且,与所得比较,损失就是赢利的酵母,不值一提。
  
  由于目前占养猪业八成以上的一般规模场和散小户已经乏力或者无力再战,大面积的市场空间 无人可填,加上政府部门为了眼前政绩需要的青睐有加,所以,这对这些企业而言真是风大好扯帆的千载一遇良机。几年以后,他们就极可能成为巨无霸,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局面更为明显。如此马太效应对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利弊如何不得而知,目前论其长短当然也为时尚早,但,怎么样布局、平衡、有序、带面、促全等等,也许需要重视。
  
  所以,今年猪业肯定出现发展,起码摆脱去年因为天灾人祸造成的倒退停滞现象,特别是非瘟已经让一些冷静下来的养殖人摸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道门后,事情有所转机,但怎么样发展,也就是朝哪个方向发展和全面健康发展,的确需要认真捋一捋。而且,需要通过实践去检验与鉴定。
  
  说到底,都是非瘟这个“绞索”惹的祸。解铃还须系铃人,怎么样解决非瘟这个症结,是根本所在,但由于超出本文探讨的范围,就此打住。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顺此诚敬全国养殖业的娘子军们。她们,不论是搞科研还是生产的,也一样的不容易甚至可能更不容易,与目前的防疫白衣女战士一样,是值得我们尊爱的女神。天,塌不下来。大家遵循科学去踏实前行,就肯定功期可待。
  
  陈贤棠(刚生)2020.3.8.于莲塘山庄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