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本轮猪周期中的“危”与“机”,价格大降倒逼产业结构优化!
生猪生产波动带来价格周期性变化,称为“猪周期”,在发达国家一个周期大约6至7年,我国“猪周期”一般4至5年。本轮的“猪周期”由于诱发因素复杂、价格波动大,对于行业发展和消费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危”与“机”并存。
自今年春节过后,猪价可谓是一落千丈,连续8周猪粮比价都低于5:1,处于猪价过度下跌的一级预警区间,先后触发了5次中央收储工作,累计近20万吨。
猪价上涨超出预期,支撑养殖端信心!新一轮“猪周期”上行通道来了吗?
多位猪企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这次的价格涨幅超乎了行业内的预期,也给了养殖端“撑下去”的信心。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产能上看,能繁母猪存栏基数仍在,当前生猪产能仍处于阶段性高点。
从存栏母猪数量上看,在2021年6月份达到峰值后就出现了持续下滑,最新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末生猪存栏42253万头,同比增长1.6%,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185万头。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产业深受“猪周期”的影响, 每轮周期淘汰大量企业的现象已成为常态,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的积极发展与稳定增收均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借用有霍华德马克斯的一句名言,“万物皆周期,周期永不眠”,海通从周期中寻找一个好的投资机会。数据分析来看,每隔几年猪周期是一次大的投资机会。为啥看好今年的猪周期?
当前产能去化速度大于前两轮周期,猪价进入二次筑底阶段,反转就在眼前?
每轮猪周期内,生猪养殖板块一般会经历两轮上涨阶段,分别在猪价第一次探底前后和新一轮猪周期开启之后。2021 年10月以来,生猪养殖板块已开启第一轮上涨。未来随着二季度猪价筑底和猪周期的开启,生猪养殖板块有望迎来第二轮上涨行情。
不知道读者是否注意到了最近被王思聪带热的“连花清瘟”事件。在笔者看来,中国用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跟印度用牛尿治疗新冠没有本质区别,说好听了都叫传统医学,说难听了都叫安慰剂。
以福建为例,近年来,全省大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生态化。全省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已达89.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30个百分点。全省规模化养殖场生猪死淘率可以控制在10%以内,每头能繁母猪每年可提供出栏商品猪18头以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热榜新闻
专栏作者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