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节将近,猪肉供应压力不小,生猪复产工作也顺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前几天,农业农村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时提到,10月份我国母猪存栏已经实现“止跌回升”,下滑基本见底,是一个良好的信号,但是要实现猪肉供应恢复至正常水平,我们还面临哪些挑战呢?
11月23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做了深度解析。
1、两节将至 肉价仍将高位运行
眼看元旦春节就要到了,整个肉价还是会处在上涨通道当中。每年这个时候对猪肉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这是年俗的惯例,势必会对市场带来明显影响。
所以目前只能说是前期上涨的势头被抑制住了,总的供求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扭转,价格可能会在高位运行一段时间,也不排除会有小幅上涨可能性。
2、2019年中国人有近一亿头猪的缺口
从往年来看,我们每年猪肉产量大概是在5400万吨这样的水平,今年预测可能下降1000万吨左右,相当于1亿头猪。相比正常情况下一年7亿头猪出栏量,这1亿头的量还是不少的。
所以恢复产能的任务还是很重的,毕竟满足市场需求,主要还是要从生产角度着眼。
这个过程中挑战很多,疫情仍然是最严峻的一个,我们虽然在对非洲猪瘟疫苗的认识和把握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从目前来看,疫苗确实还没有到临床实验的阶段,这都需要继续付出巨大努力。
中国人盘里的肉还得自己来生产,复产不易,希望养猪人的艰辛能够被更多人看到,付出能够获得回报。
只有这样才更有动力为消费者实现“猪肉自由”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