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天邦发布公告称,经宁波中院准许,预重整期将延长至2025年11月9日。这也是公司第二次延长预重整期限,上一次为今年2月延期至5月。
此外,刚去掉“ST”的天邦,还宣布了关于产业投资人的信息,预示其将成为获得国资入局的猪企之一。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近些年来,国家队已屡次出手,化身助力猪企破局的“摆渡人”,成果卓著。
拟获7.4亿投资,揭秘天邦重整最新进展
公告显示,天邦最终确定厦门建发物产有限公司联合体为中选投资人,并与联合体成员中的产业投资人签订了《重整投资协议》。
来源:企业公告
其中,产业投资人为厦门建发物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发物产”)和南宁漓源粮油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宁漓源”)。
据公开资料,建发物产的实际控制人为厦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建发物产经营饲料原料、食品原料、农用物资等各类产品,是国内领先的农产品供应链运营商。
2024 年,建发物产营业额超 1,000 亿元,年经营总量近 3,500万吨,玉米、高粱、大麦等多个产品进口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三位。
南宁漓源则是力源集团的子公司。力源集团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460 亿元、总资产 171 亿元。
南宁漓源主营业务为全价饲料的生产及销售,从 2011 年起开始涉及农牧产业上下游的投资项目,2024 年饲料销售总量 737 万吨,肉猪出栏 49 万头,母猪存栏 6.6 万头。
通过本次重整投资,由投资人取得 2 亿股转增股份,每股对价为 1.85 元/股,对应所支付的现金(投资款)对价为3.7亿元。也即,天邦将获得总额7.4亿元的对应投资款。
据企业报告,截至2025年3月31日,天邦资产负债率超70%,总负债为98.68亿元。
虽然得益于“刀刃向内”的优化举措以及行情回暖,天邦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并于5月6日摘帽,但无论是资金“输血”,还是国资支持,对于当前的天邦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推荐阅读:大事件!“摘帽”成功?天邦仅用一年时间实现破局重生!)
天邦在本次重整后将大幅度减轻债务压力、获得充足的重整资金,为未来的发展形成坚实的基础。
此外,建发物产和南宁漓源自身业务与天邦密切相关。作为产业投资人,还将积极利用自身及体系内各产业板块经营优势,为天邦未来经营发展提供供应链授信等支持。
猪企的“诺亚方舟”,国资引入成“新常态”
国资入局,可以说是天邦此次公告的最大亮点。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在稳产保供的方向盘下,加上政府的扶持,国资入局养殖业逐渐成为“新常态”。
国资往往意味着稳定的资金和较高的信誉度,且能够为猪企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政策支持。
例如,2022年,温氏全资子公司中芯种业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国资战略投资,合计投资额逾 23 亿元。三家国资背景的战略投资者强势入局,不仅为中芯种业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充实了其资本实力,更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图源:企业官微
养猪行情低迷,猪企负债率居高不下,面临巨大经营压力时,国资更是化身猪企的“诺亚方舟”,助力其渡过难关。
2021、2022年,新希望连续亏损两年,深陷危机。彼时,成都天府乡村发展集团(持股60%)和新希望(持股40%)以兴新鑫农牧为实施主体,先后收购新希望十余个猪场项目,交易总额超20亿。近两年,新希望业绩向好,兴新鑫也逐渐发展为四川养猪行业中坚力量。
在天邦之前被实施”ST”的两大猪企,正邦经历风波时曾多次获得江西国资的资金支持,而傲农正是在泉州发展集团和湖北粮食两大国资牵头下,正式开启重整并于去年底宣告重整完成。
本次重整后,天邦表示,将继续保持养殖和食品双主业协同的产业格局,坚持稳健经营、稳步推动产业纵向一体化,加强内部管理,风险控制,降本增效,完善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的生产经营。
期待天邦在国资入局后的积极变化!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