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季度猪价震荡下滑,驱动盈利收缩
一季度生猪价格持续低位震荡,季度均价为15.12元/公斤,生猪价格下滑带动养殖盈利缩减,供应端来看,养殖端出栏积极性一般,生猪交易均重不降反升,以及二次育肥猪被再次圈养,春节过后生猪供应释放并不及时。需求端来看,受国储订单支撑,生猪屠宰量同比增幅明显。且二次育肥客户抢占部分适重猪源,市场供需并未出现明显失衡,带动一季度养殖端依旧处于盈利水平。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自繁自养养殖端理论盈利198.67元/头,较年初收窄47.56%;养殖端外购仔猪育肥盈利299.11元/头,较年初涨幅30.04%。猪价震荡下滑是盈利缩水主因。不过由于饲料成本依旧处于低位、肥标差持续存在等因素影响,二次育肥仍有逢低补栏积极性,卓创资讯调研及测算结果显示,部分二次育肥户补栏110公斤左右猪源,育肥至150公斤左右出栏,头均盈利200元/头左右。自繁自养、仔猪育肥、二次育肥均处于盈利状态,但盈利空间均已经收窄。
2. 产能恢复叠加体重增加,二季度供应能力尚可
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截至一季度末,全国196家样本中、大型企业生猪存栏量环比增幅分别为0.86%、-0.17%。局部区域猪病、仔猪腹泻等导致存栏量下滑,但影响相对有限。养殖端出栏节奏不快,带动生猪交易体重创近四年同期新高。截至4月27日,卓创资讯监测全国生猪平均体重125.64公斤,同比涨幅13.66%。一方面养殖端适当增重的出栏利润增加,另一方面二次育肥循环滚动补栏标猪出栏大猪,共同支撑生猪交易体重上涨。而交易均重的上涨,其实利多于猪肉实际供应,二季度猪价承压,进而拖累养殖端盈利表现。
3.需求恢复尚可,但二季度仍是传统淡季
2025年生猪需求端较去年提升明显。截至4月27日,全国主要屠宰企业日均屠宰量16.28万头,同比增幅10.75%。其一,2025年国储订单增加,支撑屠宰量增幅较大;其二,居民消费环比增量,由图6可以看出,屠宰企业鲜销率环比改善,截至4月27日,鲜销率达到86.56%,较上月增幅1.12个百分点。但进入二季度,气温陆续升高,将制约猪肉消费及生猪走货速度,是导致生猪养殖盈利缩减的另一可能性因素。
综合来看,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供应端二季度增量可能性较大,叠加生猪交易均重已经处于多年来高位水平,5-6月生猪供应或延续增加趋势。需求端,气温升高利空猪肉需求,屠宰端生猪采购量或有所收窄。多重因素叠加,5-6月份生猪价格或跌多涨少,进而限制生猪养殖盈利空间,难以逆转盈利收窄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