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家上市猪企的生猪总销量已经超过1.2亿头。值得一提的是,牧原、温氏、大北农和唐人神等上市猪企超额完成了2023年的出栏目标。
其中,牧原2023全年销售生猪6381.6万头,同比增加261.5万头,涨幅为4.27%,符合全年出栏预期;实现生猪销售收入1082.17亿元,同比减少9.64%,13年盈利“神话”或被打破,出现首亏。据牧原公布数据显示,该公司全年亏损在50元/头左右,四季度销售生猪1680.7万头,亏损120元/头左右,四季度预亏20.17亿元,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18.42亿元,2023年预亏38.59亿元。
温氏2023全年销售生猪2626.2万头,同比增加835.36万头,涨幅为31.81%;实现生猪销售收入462.56亿元,同比增加12.67%。
新希望2023全年销售生猪1768.24万头,同比增加306.85万头,涨幅为17.35%;销售收入为269.05亿元,同比减少30.38%。
不难发现,温氏出栏量同比增幅最大。该公司称2023年12月和2023年度,公司肉猪销量同比上升,主要是公司投苗增加所致。此外,温氏股份表示,公司暂时未考虑处置猪场等各类资产,当前的首要目标是充分利用好自有养殖资源,尽快实现满产达产。
巨头猪企度过产能快速释放期
据各大猪企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牧原出栏生猪量一骑绝尘,比温氏、新希望等8家上市猪企的生猪出栏总和还多1888万头,在生猪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其他TOP前10的猪企出栏量普遍同比增长。由此可知,巨头猪企并没有因为猪价的低迷改变扩张节奏,这或许与扩张惯性、生猪产能释放有关,生猪出栏量上涨势不可挡。例如牧原、温氏、大北农均创下生猪销售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扩展可能会有所放缓。当前,上市猪企正逐步度过产能快速释放期,未来养猪业将更加注重质量发展。毕竟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猪肉口感好,还要求猪肉绿色,无污染、无疫病,这对猪企的生产和品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冷”猪周期
养殖户正在经历“最冷”猪周期,不过仅猪价而言,并不代表行业的景气程度。在2023年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猪市供给偏松;产能方面,能繁母猪存栏量1月-12月均在4100万头之上;生猪月度价差方面,缩小到每公斤3元,年内涨跌更为平缓。
而对于养殖端来说却是亏损的挑战,截止2023年三季度末,21家上市猪企中,18家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8.41%,3家超过80%。为了减少亏损,大型猪企纷纷另辟蹊径,采取多种措施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包括融资、处理闲置猪场等,而抗风险能力小的养殖散户只能遗憾退市。因此,尽管目前猪价低迷,猪企面临一些亏损和挑战,但生猪行业整体素质正在逐渐提升。
总的来讲,猪周期下行是为未来的正常猪周期积蓄力量。寒冬也许漫长,但终究会结束。建议养殖户在猪周期的下行阶段时,需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优化经营策略,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以迎接未来的发展机遇。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