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头条 > 内容

春节前生猪价格维持“上下两难”的走势,市场对于2022年见底反转形成一致性预期

农产品阳澄论剑 2022-01-17

阅读()

12月,生猪期现货价格延续了11月波动幅度降低的趋势,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其波动率均呈现出明显低位震荡模式:以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山东等交割基准地的生猪现货价格为例,在2021年最后2个月内,现货价格一直处于16~18元/kg的窄幅波动区间内。

春节前生猪价格维持“上下两难”的走势

 

12月,生猪期现货价格延续了11月波动幅度降低的趋势,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其波动率均呈现出明显低位震荡模式:以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山东等交割基准地的生猪现货价格为例,在2021年最后2个月内,现货价格一直处于16~18元/kg的窄幅波动区间内。其绝对价格的波动幅度很小,是过去1年里少有的低波幅状态;同时,从波动方向看,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但进入1月份,这种平衡似乎被打破了。1月前2个周,生猪价格从16元/kg跌至最低约14元/kg,这个速度似乎是很快的。从基本面的情况来看,当前生猪市场供给依然是过剩的,但在传统的节日效应托底之下,生猪价格尽管弱势,很难再打破2021年的低点位置,创出价格的新低水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生猪产能去化趋势延续,市场对于2022年见底反转形成一致性预期

 

从供给端来看,整个市场依然是“短期悲观、长期乐观”的看法。

 

一方面,生猪存栏量持续处于高位。尽管11月的生猪存栏数据官方没有公布,但从生猪饲料产量便可看出,11月的存栏量大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在9月和10月环比减少2%和1%的基础上,11月猪饲料产量1141万吨,环比增加4.6%,同比增加13%,这表明当前生猪存栏的数量可能还是比较高的,即便是环比值减少也是比较有限的。从存栏结构来看,截至2021年12月份,全国规模猪场5月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27.5%,这意味着在随后的1月份和2月份,生猪供给依然是非常充裕的——短期而言,生猪供给仍将对价格产生持续压力。但仔猪的存栏量可能在减少。根据涌益资讯的数据,截至11月末,主要样本企业50kg以下的小猪存栏量环比减少2.5%,这已经是第2个月减少且降幅在扩大。以此推算,3-5个月之后,也就是2022年3月到5月份的生猪存栏量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拐点趋势。因此,对于明年春季的生猪价格,也不必过于悲观。

 

另一方面,从能繁母猪角度看,产能持续减少,但减少的速度可能比较慢。截至11月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296万头,同比增幅从去年最高的45.3%回落至11月的4.7%。这意味着,生猪产能很快就会回到相对比较正常的水平。同比值的回落是因为环比值的同步回落。11月,能繁母猪环比减少1.2%,这已经是第5个月环比回落。但值得注意的是,环比值从前2个月的2%以上回到了仅有1.2%。这与11月生猪养殖利润的反弹不无关系。从样本观察数据来看,11月,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四周平均约为82元/头,环比10月亏损480元/头的现状有了大幅改善。甚至就连外购仔猪,在11月的养殖利润四周均值也高达216元/头。在当前中小养殖户依然占有相当高的存栏比例的背景下,这种养殖利润的大幅改善,无疑会使得相当一部分养殖户产生“猪价见底”的错觉;即便是在规模场,真金白银也确实会使得之前因为持续亏损而被迫“割肉杀猪”的养殖企业,放缓了能繁母猪去化的速度。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进入1月份之后生猪价格的杀跌,反倒是有利于后期生猪市场产能快速出清的。只要价格一直维持在当前的令多数养殖企业亏损的价格水平(15元以下),并不需要价格再度向下大幅杀跌,那么预计能繁母猪的存栏就会持续加快。由此一来,整个生猪价格的远期曲线的拐点,就会提前:也就是说,近期越悲观、远期可以越乐观!而在当前市场多数投资者已经对这一曲线的形状达成一致性预期的背景下,我们也可以合理推断出:当前价格下,可能会有持续的“阴跌”或者“低位震荡”,但是大幅度的向下杀跌,只会是非常短暂的现象,甚至基本不可能出现。

 

另外,从猪肉供给角度看,在9月和10月份,14个主要养猪大省瘦肉型猪的宰后白条均重曾经出现过明显的降低:9月为90.2kg/头,10月甚至跌破了90大关至89.6kg/头,这是明显的恐慌性杀跌特征。到了11月和12月,宰后均重开始反弹,分别为91.2kg/头和91.7kg/头,但年底出大猪是一个季节性规律,这样的宰后均重在2021年,依然是偏低的(2021年均值为92.9kg/头)。这说明,之前的压栏大猪经过6月-9月的恐慌性出栏,已经所剩不多了。在2021年四季度,养殖企业对于育肥猪的态度是很谨慎的。而事实上,在当前整个生猪产能去化的背景下,只要没有大量育肥猪的集中出栏,就很难有生猪价格的快速暴跌现象。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也支持笔者“低位震荡但很难再创新低”的观点。

 

二、肉类消费确有透支情况,但下游消费市场仍对肉价有一定支撑

 

从消费端来看,9-10月份确实透支了很大的一部分的传统需求。这种透支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来自于居民的透支行为,例如腌肉、灌肠、腊肉等消费的提前。另一个,则是来自于食品企业在此前的集体囤肉行为,减少了对于后期生猪的消费。从现在的情况看,这种透支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但仔细分析屠宰量与同期肉价的互动关系可以发现,这种消费量的透支对春节旺季猪肉消费的影响似乎也不宜过度夸大。

 

从屠宰市场看,我国单月的生猪屠宰量,在2021年9月之前,从未突破过2500万头。而9月,我国生猪屠宰量高达2509万头,比8月份多了大概180万头。同期,全国的平均批发肉价在9月份下跌约2元/公斤(约合9%)、零售价格下跌约15%——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同期的生猪价格下跌了超过25%。这意味着,9月份屠宰企业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而屠企利润良好的状况也表明,9月份下游猪肉消费情况是很不错的,终端市场对于肉价的敏感度很高,低肉价刺激了消费量的增长。到了10月份,我国生猪屠宰量创下了超过3000万头的历史纪录,比9月增加了514万头,这一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因为在过去十几年,10月的生猪屠宰量一般也就是比9月增加20~80万头(有时甚至还没有9月的屠宰量大)。但在生猪供给量暴增的背景下,令人惊讶的是,生猪和猪肉价格不跌反涨:生猪价格在10月份比9月末上涨了56%,同期的批发肉价则上涨了大概20%、零售肉价则上涨约21%。这又说明了两点问题:第一点,供给量暴增,价格不跌反涨,表明下游需求特别旺盛。第二点,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还是比较高的,10月份生猪价格的暴涨,并没有带来肉价同比例的上涨,因为在巨量供给下,大幅涨价可能导致鲜肉的严重过剩。屠宰行业在10月份基本可以说是依靠“走量”赚钱,因为在下游成本激增的背景下,终端产品提价幅度并不大,利润是微薄的。从卓创资讯的数据来看,全国重点企业生猪屠宰毛利在整个9月份都是正值:从6元/头一路升至35元/头上方。在10月初,由于屠企在9月末收购的地板价生猪,使得屠宰利润升至全年高点,突破了50元/头;随后随着生猪价格的暴涨,屠企利润快速下滑,11月下旬甚至开始亏损。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下游消费似乎对于价格波动幅度并不敏感,但对绝对价格是敏感的。以农业部的猪肉批发价格为例,从2015年至2018年8月非洲猪瘟爆发之前,全国猪肉的周度均价大概在21.6元/公斤,这个价格可以视为一个“消费者心理预期标杆价格”。对应2021年:在1月到7月,均价都高于这一水平,即便最低的7月均值也有22.3元/公斤;到了8月份中下旬,价格跌破“标杆”,8月均价只有21.4元,9月19.9/公斤元,10月19.9元/公斤,而且只在10月26日之后,价格才超过21.6元/公斤,因此这几个月消费是最好的。而11月、12月的均价大概都在24元/公斤,可以预见的是,消费必然不会很好。11月屠宰量只有2649万头,环比减少374万头,尽管这其中有大猪断档等原因,但如此大的减量,猪价涨幅只有7%,这说明确实涨不动了。同理,我们发现,12月猪肉批发价格跌幅约5%、1月上旬跌幅约4%,按这个趋势下去,跌至标杆价下方周,对消费的刺激作用会再度显现。由此,笔者认为,对于春节也好、或者整个一季度的终端消费,也不必过于悲观——价格跌至一定低位水平之后,自然就会有相应的消费支撑。

 

三、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延续此前在本网的观点:“生猪价格仍将持续低位震荡”,短期向上无望,但是再度向下快速杀跌、甚至杀出新低的可能性也是基本不存在的。即“从在季节性需求的托底之下,短期也难有趋势性跌势”;在春节之前(一直到3月前),猪价大概率是维持持续低位区间震荡的态势,向上无力,向下突破也很难。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