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同比还在下降,居民消费价格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猪价由涨转跌
目前,受生猪产能恢复后,市场适重生猪存栏量也在持续增加,养殖户在压栏应对行情下滑之际,同时还要面对饲料成本上涨的压力、以及加强保暖、疾病防控的管理压力,致使一部分养殖户有出栏想法,当市场生猪出栏量增加后,屠企收猪变得容易,叠加消费方面不尽人意,接连呈现剩货现象,打压猪价又被屠企提上日程,导致猪价呈现接连回落的态势。
据数据显示,11月19日,全国南北地区屠企报价,生猪出栏均价跌至17.56元/公斤,猪价下跌0.07元/公斤,行情迎来3连降的态势,在国内市场,猪价延续了大范围下跌的态势,南北地区猪价普遍回落0.1~0.4元/公斤!
据业内人士分析,这波猪价下跌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猪肉消费该旺不旺”,按往年来看,进入11月下旬是南方地区腌腊、灌肠的季节性消费旺季,今年由于这波消费热潮提前,从而透支了后期的上涨空间,从市场方面来看,近期国内猪肉消费表现一般,南方市场猪肉消费还有点萎靡之意。
但是,市场2个好消息逐步显现,本轮猪价或将跌到头了!
一方面,新一轮寒潮天气将至!今天是星期五了,这两天北方多地迎来大范围浓雾的天气,不少屠宰企业到厂猪源减少,贸易商生猪运输受阻,市场贸易商有一定观望情绪!另外,双休到来,新一轮冷空气也将铺展开来,受降温以及雨雪影响,下游猪肉消费情绪或将反弹,而南方市场也将逐步进入季节性猪肉需求的旺季,这对于猪价有一定的支撑!
国家统计局:猪肉价格同比还在下降,居民消费价格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11月15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回应了关于滞胀问题。
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由于受到三季度疫情和汛情等因素的冲击,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和国内部分能源、原材料产品的供给偏紧,也造成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扩大,看起来好像出现了一些滞胀的表象。但是这种情况是受到短期冲击因素造成的,是一种阶段性的状况。
付凌晖指出,从10月份主要指标情况来看,生产和需求主要指标的两年平均增速,多数是有所回升的。同时,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在加大,部分能源产品供给偏紧的状况也在逐步得到改善,这些都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从物价情况来看,尽管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还在持续,但是国内各方面加大增产增供的力度,增加对企业财政和金融的支持力度,这些都有利于降低生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减轻PPI向CPI传导。
付凌晖指出,下阶段,我国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生猪产能目前总体上恢复,猪肉价格同比还在下降,将拉低CPI的涨幅。同时,从工业和服务业供给的整体情况来看,市场供应还比较充足,CPI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综合这些情况来看,我国经济有望继续稳定恢复,居民消费价格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