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猪价的走势已经不能用经验来判断了,从9月份开始,节日效应很不明显,中秋和国庆期间猪价未见有明显起色,反而是10月中旬后来了个绝地反弹,这期间也有两次波动,让养猪户以为反弹结束了。但是猪价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每次都是刚刚压下去就有重新冒头上涨。
进入11月初,猪价似乎明显冲劲不足,开启涨跌调整模式,养殖户以为这应该就是到顶了,没成想11月5号,也就是今天,猪价又重启上涨模式,一路向着更高的目标而去,猪价走势简直和迷团一样,经验之谈已经完全失效,年前猪价的走势更是让养殖户云里雾里……
说道猪价走势,不得不说生猪数量,那么当下到底有多少头猪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农业农村部公布最新生猪数据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监测显示,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的生猪是2509万头,同比增长95.2%。10月份,屠宰生猪的数量就更多了,达到了3023万头,同比增长111%。屠宰生猪数量呈现逐月递增的态势,我们由此也可以得出,当下由于生猪生产惯性,生猪产能还在不停的增长,特别是大型规模场,考虑到前期成本投入,考虑到人员安置,是无法一下子就停止生产的,急速刹车对于大型规模场有时候是致命的。
我们再来看养殖环节,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3月份以来,全国规模猪场每个月新生仔猪数量都在3000万头以上,并持续增长。要看仔猪的数量就不得不看能繁母猪的数量,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比正常保有量多6%,这个数值是被划分在生猪产能调控方案里的黄色区域,黄色区域代表的是什么?是产能大幅波动,也就是说,当下能繁母猪的数量并未回归到正常区间。短期看仔猪,长期看母猪,农业农村部也表示,下一步将按照生猪产能调控方案的要求,紧盯全国和各地的能繁母猪保有量变化情况,及时发布预警,落实分级调控责任,上下联动稳定生猪生产。
冬季猪群疾病多发,小飞也要卷土重来?
近期,养殖户们是不是偶尔又听到某某地方发生了猪群感染,然后全部清栏的消息,小编倒是有听说部分养殖场发生口蹄疫的,很不巧的是此事发生的9月初,一唐山养猪场因猪群感染口蹄疫,养殖户决定全部清栏,然后选择外出打工去了,大家可以想一下9月的行情哈,一赔就是几十万哪。
就在近两天,小飞卷土重来的消息似乎也甚嚣尘上,年初西南地区小飞偶有发生,随着气温的升高,小飞的传播得到了一定遏制,这不马上就进入冬季,气温降低,病毒又开始活跃,据传华北、华中地区部分菜市场监测阳性率超50%,拉猪车阳性率90%左右,而大家选择的处理方式也几乎都是清场,拔牙的比较少,难到小飞这是要卷土重来?
影响猪价走势的除生猪数量外,与之关系密切的还有饲料及猪肉,下面我们再从这两个方面的走势来分析一下。
饲料原料高涨,饲料价格高位运行
近一个月,饲料原料价格连波上涨,对于饲料企业来说,可谓是成本大增,今年煤价飙升与环保压力同存,在能耗双控以及限产限电政策下,多省化工厂生产受限,上游硫酸涨价,原油涨价,矿涨价,气涨价,各种生产物资涨价,近期添加剂厂家提价或停报的信息也黑压压涌来,微量挺价,维生素价格普涨,氨基酸价格跳涨,胆碱、氢钙价格翻倍涨。这一连翻儿的价格上涨,直接影响饲料的总体生产成本,饲企为保证饲料质量不得不提高饲料价格,仅10月份饲料企业就发布了好几次涨价通知。
饲料价格的上涨,养殖户可谓是承压巨大,加之10月份猪价触底反弹,养猪户压栏惜售,投入的养殖成本就更大了,所以在猪价反弹到养猪户心理预期的价格时,就有部分养猪户选择抛售,所以接下里无论是生猪还是能繁母猪,去化的数量应该较之前要扩大。
疫情不确定下,猪肉消费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稳定
进入10月份中下旬,疫情又在多地出现,不确定因素增多。随着商务部鼓励家庭储存生活必需品,各地开启了物资囤积热潮,作为肉类中比较受中国人青睐的猪肉,自然大家也是要对其进行采购存储,这个时候大家也不说什么冻猪肉不好吃之类的话了,不少地区的超市、菜市场猪肉摊儿前可谓是挤满了人,短期内猪肉消费量出现大幅增长。
其实这种市场抢购潮很容易扰乱市场,日前官方各部门也是纷纷提醒大家,菜篮子供应有保障,大家不必大量囤货!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个季度全国猪肉产量3917万吨,同比增长38%;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朱增勇认为,当前我国猪肉受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变动影响,每年约5000-5200万吨可满足需求,就四季度目前的生猪存栏量而言,猪肉是供大于求的一个局面。
总结
从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来看,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的一季度,上市的肥猪同比还会明显增长,生猪供应相对过剩的局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冬季疾病多发,小飞又始终虎视眈眈,饲料价格也在不断提升,这些都明显增加了生猪产能的不确定性,另外叠加各地疫情的不确定性,前端猪肉消费波动也比较大,影响猪价的几大因素都不稳定,年前猪价的走势已然成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