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头条 > 内容

猪价屡创新低!李希荣:这轮猪价下跌要比以往长,猪企还想“挺一挺”

第一财经 2021-09-29

阅读()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快速下跌,进入此轮猪周期的下行通道。尤其是6月以来,价格持续下跌已至行业性亏损,那么,造成这轮猪周期行情较短,走势剧变的原因在哪里?未来将如何发展呢?

近日,全国生猪均价创年内新低的消息再度引发了市场关注,相关监测数据显示,四川省生猪均价自下半年以来持续下滑,已跌至14.3元/千克,而全国猪价亦呈现加速见底的态势。为应对周期波动给行业带来的影响,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出台措施,以有效防止生猪产能大幅波动,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快速下跌,进入此轮猪周期的下行通道。尤其是6月以来,价格持续下跌已至行业性亏损,那么,造成这轮猪周期行情较短,走势剧变的原因在哪里?未来将如何发展呢?

 

接受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新的猪周期有望在2022年启动,行业或将在明年迎来改善,生猪养殖产业链企业的发展前景长期向好,但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成本模式乃至商业模式都需要适应行业变化并进行快速调整,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这轮猪价下跌要比以往长,猪企还想“挺一挺”

 

9月27日,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猪业论坛上,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表示,造成这轮猪周期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总的一条就是产能过剩。

 

图片

 

李希荣在回顾分析时表示,‌‌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现在局部地区已经跌破了‌‌5元/500克。价格下跌来得这么快,这么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相关的机构。

 

他表示,2018年非洲猪瘟暴发之后,生猪价格大幅上升,出现了暴利的阶段,养猪行业进入全行业冲动,尤其是大企业,不仅冲动,而且是‌‌下手非常快,迅猛地扩张,‌‌再加上非常规的措施,‌‌商品猪拿来做种猪,因此,复产保供在很早的时间内就达到了‌‌。

 

“‌‌我们产能恢复之快,‌‌出乎意料。‌‌特别是2019年、2020年扩产的企业迅速地达产,产能集中释放。‌‌同时,由于在暴利的阶段当中,‌‌很多企业采取了‌‌二次育肥育牛猪,‌‌就是体重‌‌大幅度增加,整个猪肉供应量增加了。”李希荣说。

 

一家生猪养殖企业负责人此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也表示,在前两年的生猪产能恢复过程中,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快速扩张,带动养殖户也迅速恢复和扩大生猪养殖,产能形成爆发式增长。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由于当时仔猪价格高,一头仔猪大概需要1500-1600元,造成大家都养大肥猪。以前一头出栏生猪在120千克左右,现在则养到了150-170千克,甚至有200千克的,现在单头体重相当于原来的1.5倍,也大幅增加了猪肉供应。

 

四川省畜牧业协会会长兰明建还在会上表示,在暴利情况下,大量‌‌跨界资本也‌‌扎进来了。而且资本误判了形势,认为农户暂时歇业为永久退出。去年这个时候,业界对行情预判,有的认为是2-3年,有的认为将是3-5年,结果才1年多。

 

在产能过剩的同时,消费却受到了抑制。李希荣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团体消费比如中小学生的‌‌消费受到影响,‌‌更重要的就是‌‌旅游业,‌‌特别是餐饮业‌‌受到很大冲击,还有就是消费观念的更新,以前的猪肉依赖性强的消费主体更加注重养生,新生代则对猪肉消费下降。

 

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了猪价的走势,今年以来,猪价开始持续下跌。兰明建表示,“今年1月开始下跌,但是并没有亏损,6月之后才开始亏损,这引起大家的重视。”

 

全国养猪第一大省四川省的生猪价格下跌已经持续3个多月了。据四川省价格监测局监测,上周(9月23日)四川省均价715元/50千克,较前周下降10元/50千克,全省平均猪粮比为4.58:1,较前周下降0.05个点;平均猪料比为3.71:1,较前周下降0.05个点。

 

为了应对猪价下跌,四川省已经于9月10日进入最近刚制定的生猪调控预案规定的过度下跌情形的一级预警区域和级别。政府采取了收储等措施,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企稳的迹象。

 

李希荣说:“我觉得这一轮价格下跌的持续时间要比‌‌过去的猪周期肯定要长。这是因为,现在大企业、中小企业,甚至一般的养殖场,‌‌都有个一致的判断和做法,就是挺。‌‌因为上一轮赚了钱了,有资本来挺一挺,‌‌那么大家如果都挺的话,‌‌肯定时间要长。”

 

“所以,‌‌到底是什么时候能够触底,什么时候出现反弹,‌‌很难判断。这个‌‌价格低迷的持续时间可能要长,‌‌因为产能还在不断地释放,‌‌甚至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企业还在扩张。”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要求从生产环节着手,建立以稳定能繁母猪存栏量为目标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划定产能保障底线,完善和强化调控政策措施,有效应对生猪市场波动日益复杂的新挑战、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方案要求,“十四五”期间,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

 

各省份能繁母猪保有量的确定方式是以《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2020—2021年生猪稳产保供任务目标的通知》中各省份2021年生猪存栏目标的10%为基础,结合各地生产实际,确定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以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的90%为标准,确定最低保有量。

 

按照生猪产能调控要求,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区域,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对于生猪规模养殖产能,农业农村部将对全国现有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户)进行全数备案,根据2021年6月全国生猪规模养殖场监测系统备案规模猪场(户)数量,结合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趋势,确定全国及各省份规模猪场(户)保有量。‌‌

 

构建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

 

2021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整体依然呈现下跌走势。根据四川省发改委网站7月1日发布的全省生猪及饲料价格监测周报,彼时四川省生猪均价为839元/50千克,较上一周出现明显上涨,但猪价在此后的两个多月的时间中持续下滑。9月2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四川省生猪均价已滑落至715元/50千克,按此计算,生猪出场价已经跌至14.3元/千克,每斤仅7.15元。

 

从全国来看,猪价呈现短期加速见底态势。数据显示,9月24日,全国瘦肉型生猪出栏均价11.71元/公斤,环比上周下跌6.17%,同比下跌63.77%;自繁自养头均亏损609.91元/头。

 

“近期的猪价大幅下跌主要源于此轮猪周期上半段形成的大规模生猪产能的陆续释放,目前猪价已经低于按照猪粮比计算的生猪养殖成本线,而且国际大宗商品的持续涨势推动了饲料成本的上涨,国内限电进一步加剧了饲料供应紧缺,生猪养殖产业面临供过于求与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目前已出现全行业的普遍性亏损,而且暂时看不到改善的势头。”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记者表示道。

 

伴随猪价的低迷,政府部门已积极采取行动以应对周期波动给行业带来的影响。作为全国养猪大省,四川在9月上旬出台了《四川省生猪猪肉市场价格调控预案》,从监测预警、储备调节、政策协同、组织保障等方面着手制定措施,以保障生猪生产相对稳定、猪肉市场有效供给和价格总体平稳。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要求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坚持预警为主、调控兜底、及时介入、精准施策的原则,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构建上下联动、响应及时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生猪养殖产业链企业前景长期向好

 

从行业来看,猪价持续下跌导致养猪企业业绩普遍承压。长江证券发表研报表示,2021年上半年,A股生猪养殖板块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75%,单二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31%,猪价下跌为板块业绩下滑主要原因。记者注意到,2021年下半年猪价的继续下滑引起了不少投资者关心,多家行业上市公司在与投资者互动交流时表示,将依据市场需求及发展规划合理制定存栏计划,并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方式来应对猪价下跌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政府部门和企业纷纷采取行动的背景下,本轮猪周期下跌趋势究竟何时才能迎来拐点?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行业或将在明年迎来改善。

 

看懂研究院研究员王赤坤认为,2021年处于本轮猪周期的生猪供应增加阶段,生猪增加,猪肉供应量增加,供过于求,反映到市场上猪肉价格下跌;近期猪价再次下跌,是当前猪周期下降行情的具体表现。他告诉记者:“按照正常规律,2022年春节前后,新的猪周期将启动,届时猪肉供应量可能会减少,猪肉价格将会再次上涨。”

 

长江证券则表示,2021年第四季度生猪行业供给或仍将处于高位,但随着年底进入腌腊肉消费旺季对于需求端有所带动,预计猪价继续调整幅度也或将有限,长期来看,此轮周期猪价底部或已逐步确立,猪价趋势性拐点“不排除或将于明年下半年出现”。首创证券则认为,近期二轮收储叠加国庆消费高峰期的临近,短期内或能兜底猪价,但也只是暂时延缓下跌速度,难改猪价持续探底的趋势,维持猪价最早明年二季度末见底的判断。

 

柏文喜认为,在全国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调控参与下,接下来的猪价趋势和生猪养殖行业应该会趋于平稳,但是回稳的速度“取决于调控措施力度的大小与实施的快慢”。“此轮猪周期实际上已经深刻改变了行业生产模式与成本结构、产业布局,一些全产业链、极具成本优势的猪企在行业全面亏损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盈利状态,再加上市场需求规模的持续增长,生猪养殖产业链中的企业发展前景肯定是长期向好的,只不过个企的生产组织模式、成本模式乃至商业模式需要适应行业变化并进行快速调整,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