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4月份开始,猪价“毛毛跌,分分涨”跌宕起伏,连翻带滚的持续了7个月之久,最终以全国猪价跌进“5元”区结束。截至今日,全国生猪价格5.6元/斤,且新疆地区率先破5掉入4元猪价区。据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猪价尚未见底,在4-5元猪价的行情下,整个生猪行业深陷亏损难以自拔,养猪行业整体业绩的下滑,不得不说养猪业正在遭遇一场劫难!
俗话说“关关难过也要过,夜夜难熬也得熬”,行情下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面对难关,猪企和散户各自想方设法以求自保,接下里我们一起看下他们各自施展出的保命招式。
大猪企:减产、降薪、收缩、借钱、延伸产业链
业界数据表明,自繁自养一头120公斤肥猪,亏损面由7月的100-200元扩大到9月初的500元左右。外购仔猪每出栏一头120kg标猪,近2个月亏损保持在1200元至1300元。生猪销售价格大幅下降是各大猪企亏损的主要原因。在生猪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来看看各大猪企是如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
1、牧原:(转移风险延伸产业链)出资1亿元设立子公司加大生猪屠宰业务,根据行业形势变化通过由养殖环节向下游发展的举措巩固行业内的“龙头老大”地位。
2、温氏:(练内功回笼保本)暂停外购仔猪,提升种猪和肉猪的质量,加大管理和防疫等措施降低成本。
3、新希望:(资金要细水流动)敬畏养殖行业的基本规律,暂停规模扩张,财务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4、天邦:(卖掉老本专心养猪)出售动保疫苗业务,出售全部水产饲料业务和51%猪饲料业务用有限的资源聚焦养猪。
5、新金农:(向资本市场借钱并变卖资产)金新农募资7亿元用于生猪养殖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同日金新农出售下属4家公司股权,挂牌价接近7亿元。
“地主”们“捉襟见肘”小散户们日子又如何呢?
猪价下行短时间内行情崩塌,在深陷养猪亏损的漩涡中,没有一个养猪人能置身事外。不同于大猪企的家大业大,小散户们家底薄,虽说没有养活更多的人口,猪价雪崩也给小散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猪价下跌的巨大压力下来看小散户们是如何度日的?
第一种:
夫妻二人逍遥型:俗话说“船小好掉头”。养猪就是赚一年,亏一年,平一年。经过了猪价高峰期赚也赚了点,行情不好家底可亏不起。小徐夫妻两人辛苦养猪好几年,随着猪价一天天掉落,夫妻二人经过考虑后决定清栏。小徐认为与其每天操心猪价和担着非瘟的风险,不如,大猪小猪全部清栏二人天南海北悠哉悠哉旅游去。养猪是为了生活,但生活是自己的选择。
第二种:
小型猪场硬挺型:勒紧裤腰带苦熬。老张经营了一家200头左右规模的猪场,面对低迷的行情,老张想方设法降低成本苦苦煎熬。大量淘汰低产母猪;种植山草混合饲料节约饲料成本;为了降低母猪养殖成本,老张改为培育二元后备母猪。“今年猪价是不行了,但猪价迟早会起来的,要么明年上半年,要么明年下半年只要保住母猪这个根本,熬过去就有希望。亏也要养下去,不养猪了也不知道干啥”老张说。
养猪是事业也是生活,无关对错,只有选择
作为一个受行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同时也作为一个市场猪肉供应产业,猪企在国计民生方面除了作为一个盈利市场主体,还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国家在保障国民“菜篮子”和“肉盘子”方面可谓大费苦心,为了稳价保供,国家给与规模养殖场更多绿灯,从政策、财政、金融等多方进行扶持,而从最新出台的《方案》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国家对于规模猪场的拉拢和扶持,从另一方面说,规模猪企不是国企更似国企,在这次超级猪周期中,也可以看出来国家对猪价的调控更多了抓手和力度。有了ZF这个强硬后台的依托,猪企的风险相对少了很多。
在国家的稳价保供方面,猪企也有实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抵抗风险能力。从大趋势上看,规模猪场对于生猪的供应、对疫病的防控管理方面更胜一筹。这也符合未来养猪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的行业趋势。从这点来讲,小散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在今后的行业竞争中处于绝对劣势。但养猪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在目前,小散养猪还是市场生猪养殖的必要补充成分,小散养猪占比高达40%,另外一些特色养殖比如黑猪养殖、土猪养殖等更适合散户。
存在即合理,小散更灵活的就业和发展模式,不但解决了更多的农民增收和就业问题,也丰富了我们的餐桌选择,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无论是猪企还是散户,养猪是事业,是责任也是生活,存在即合理,无关对错只有选择不同。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