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国内猪价一路下跌,各大猪企的业绩也遭受重击。近日牧原、正邦、新希望、金新农、唐人神等企业发布2021年半年业绩预告。预告显示,牧原股份、唐人神预计上半年业绩将出现下滑,正邦、新希望直接大幅预亏。
猪企亏损原因还是因为猪价低迷。价格低迷之际,各家猪企采用以量补价策略,销售收入则呈现同比增长。有业内人士分析,预计今年四季度猪价将迎来价格拐点。
01.猪企利润呈两极分化
牧原股份14日发布半年度业绩预报表示: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亿元-10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7.84亿元,下降12.83%-5.42%;
牧原股份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由于国内生猪产能逐渐恢复,2021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导致公司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生猪出栏量老二正邦科技则直接由盈转亏,预计上半年亏损12亿元-14.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4.2亿元。
正邦科技也指出,报告期内,公司的出栏量稳居行业第二,产能持续释放。但受国内生猪市场价格下滑的影响,导致公司业绩阶段性承压。分季度看,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得益于种群效率及公司精益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二季度较一季度的完全成本有较大幅度下降。
新希望(000876)7月15日午间公告,公司2021年半年度预计亏损29.5亿元至34.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1.64亿元。报告期内生猪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及疫情影响等因素,生猪养殖成本上升,此外公司计提了10亿元左右的存货跌价准备。
天邦股份公告称,上半年预计亏损5.5-6.5亿元,同比下降135.83%-142.35%。今年上半年猪价持续下跌,特别是二季度猪价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金新农(002548)7月1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半年度归母净利3000.00万元-4000.00万元,同比下降78.40%-83.80%。上半年公司实现生猪出栏45.11万头,同比增长157.77%,但公司的商品猪、仔猪和种猪销售均价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2.77%、18.20%和17.94%。经测算,公司二季度生猪套期保值业务实现盈利1.09亿元,1-6月累计亏损2207万元。
正虹科技发布公告表示,公司预计2021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为9,000万元—1亿元,而上年同期取得盈利150.47万元。报告期内,业绩变动主要原因为:饲料原料价格持续波动及生物安全防控投入加大,生猪养殖综合成本增加;同时生猪市场销售价格大幅下跌,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生猪养殖业务亏损。
天康生物(002100)7月14日晚间披露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预盈2.2亿元–2.6亿元,同比下降73.61%-68.82%。报告期内,受市场行情影响,生猪销售价格从年初持续回落,使得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盈利同比有较大下降;饲料业务加速产业一体化建设,销量及利润实现较好增长;生物疫苗随着市场苗拓展销量明显增长,业务产品盈利能力提升,销量及利润均较上年实现增长。
02.以量补价增加收入
实际上,除开育肥猪价格下降之外,产业链仔猪价格也在下滑。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7月9日,仔猪价格为50.95元/千克。而在三个月前,这一价格还曾突破百元。
猪价下跌也同养猪产能复苏有关。以能繁母猪的存栏数为例,今年4月的4365万头已经接近2014年水平。
面对猪价大跌,A股猪企主要采取以量补价策略。
牧原股份今年上半年生猪销量达1743.7万头,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数据。6月,牧原股份生猪销量347.5万头,已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正邦科技6月生猪销量158.53万头,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尽管猪企并未在业绩预告中披露营收,但之前披露的月度简报还是透露了信息。
比如牧原股份上半年销售收入为397.49亿元,去年同期则为207.2亿元。
天邦股份上半年销售收入为45.3亿元,去年同期销售收入则为37.9亿元。
不难发现,通过以量补价,相关猪企的营收仍然呈现增长趋势。但因为猪价承压,增长的成本也侵蚀掉利润。
在二季度,猪价迎来了加速下跌,但业内认为猪价底部即将到来。
根据东方金诚的观点,三季度猪肉供需将进入再平衡阶段,但供给仍然强于需求,猪肉价格虽能止跌,但难以持续反弹,料将呈现底部震荡局面。进入四季度,供给进一步收紧,需求进入旺季,猪肉价格有望开启上行周期。预计三季度猪肉批发价均值将在23元/公斤左右,四季度升至28元/公斤左右,价格上行拐点初现。
而在今年7月初,高瓴资本也曾调研牧原股份。当时牧原股份提到了养猪成本,领先区域完全成本在14元/公斤左右,部分场线完全成本可以达到13元/公斤以内,部分新建设子公司成本在20元/公斤左右。公司希望在2021年第四季度时点或阶段性达到14 元/公斤的成本目标。
03.下半年各大猪企出栏任务艰巨
“量升价减”“量价双减”令各大猪企发愁。根据6月销售简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生猪销量分别环比上升12.2%、5.68%,但是销售收入分别环比下降了15.8%、18.4%。正邦科技与新希望的销售量、销售收入更是双双下降。
对各大猪企来说,销售均价走低意味着养猪利润缩水。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王海莲对记者表示,进入6月份后,自繁自养的养殖户开始进入亏损状态,第25周每养一头标准体重的猪,养殖户会亏损400元-500元。而进入5月,外购仔猪的养殖户进入亏损状态,6 月中旬每养一头标准体重的猪,会给养殖户造成千元以上的亏损。
尽管养猪已亏损,但是各大猪企上半年的销量远没有达标,下半年的任务依然艰巨。根据公告,2021年1月-5月,11家上市猪企累计销售生猪3269.81万头,同比增幅达115.71%,年内各企业平均任务完成率为27.63%。记者对出栏量排名前十的10家上市猪企进行了统计,6月10家上市猪企共出栏生猪790.75万头,正邦科技、新希望、傲农生物、大北农的生猪出栏量环比均下降,其中正邦科技、新希望上半年仅完成了出栏量任务的30%左右,下半年出栏压力较大。
另外,由于当前生猪价格过低,各大猪企也放缓了出栏速度。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产业链分析师陈晓宇对记者表示:“目前出栏量27.63%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当前猪价低于养殖成本线,亏损严重,养殖户会扛价惜售,整体出栏量会有阶段性较少。”
04.猪企会因猪价下跌而停止“放量”吗
综合下半年的出栏任务来看,各大猪企不会因为猪价下跌而停止“放量”。他们期待通过降低养殖成本来“达标”。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景辉对记者表示,优质的企业会在供需平衡下持续盈利。如行业的平均成本是10元/公斤,将成本控制在9.5元/公斤的企业就能盈利,成本在11元/公斤的企业会根据市场情况降低成本或被淘汰。根据市场的调节,生猪养殖行业会有在一个良性的、合理的利润空间。
牧原股份董事会秘书秦军公开表示,牧原股份将不断加强成本控制。2021年一季度,牧原股份商品猪养殖完全成本在16元/公斤左右,从4月开始,牧原股份的养殖成本已经有所下降。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上市猪企想尽了办法。牧原股份也在对投资者的回复中表示,公司空气过滤智能猪舍的投入使用提升了猪舍内部的空气质量,加快了生猪的生长速度。目前使用空气过滤智能猪舍后猪群生长速度有所提升,相信未来随着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智能化设备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公司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公司希望在2021年四季度时,能够阶段性达到14元/公斤的成本目标。
新希望集团相关负责人也曾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在效率、成本上差别最大的环节就是种猪养殖环节。自繁自养模式在降成本、生物安全防控、养殖场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比“公司+农户”模式略有优势。目前“公司+农户”在公司出栏结构中占比较高,后续会在继续发展“公司+农户”商品猪养殖模式的同时,逐步加大对自繁自养模式的投入。
为了降低成本,正邦科技一季度淘汰低效能繁母猪35万头,2021年上半年已淘汰约40万头性能相对较差的母猪。正邦科技相关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淘汰性能较差的母猪是为了更新一批性能更好的种猪,这样既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提升未来产能。
正邦科技也在接受调研期间表示,低效母猪的淘汰已经为公司缩减了成本,仔猪成本已由2020年四季度的950元/头降至目前的600元/头,降幅达37%。同时公司方面预计,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未来仔猪成本将达到300元-400元/头。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