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头条 > 内容

新华社:价格调控部门频频出手?三大信号释放!

新华网 2021-06-11

阅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当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关于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意见》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近期印发实施,这为拎稳“米袋子”“菜篮子”吃下了“定心丸”。

信号一:完善机制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当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关于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意见》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近期印发实施,这为拎稳“米袋子”“菜篮子”吃下了“定心丸”。

 

图片

市民在南京一家超市选购商品。新华社发(杜懿摄)

 

粮油肉蛋菜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关乎发展和安全。特别是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级政府多措并举,实现了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更加凸显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但与此同时,我国重要民生商品产供储加销链条长、环节多、涉及范围广,“小生产、大市场”特征突出,面对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突发事件,价格容易大起大落。如何从制度构建上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意义重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9日表示,已于近日召开全国视频会议部署落实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将侧重从机制上构建民生商品价格调控的“四梁八柱”,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供应稳,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影响基本民生。

 

信号二:总结经验努力熨平“猪周期”波动

 

猪肉价格在经历一轮高涨后,近期持续下降。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3.8%,环比下降11.0%。

 

经历这一轮价格涨跌,不少百姓都对“猪周期”这一专业词汇有了更多了解,也对政府储备肉投放感受深刻。下一步,如何避免“肉贵伤民”“肉贱伤农”,成为各界迫切希望解决的重要问题。

 

图片

顾客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一家生活超市挑选肉类食品。新华社发(梁子栋摄)

 

9日,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对外公布。预案围绕促进监测预警、储备调节、政策协同,从机制完善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安排。目的就是将本轮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中的经验做法机制化、制度化,努力熨平“猪周期”波动,有效调控市场异常影响,同时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信号三:铁拳出击遏制大宗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

 

同样是在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密切跟踪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切实做好价格预测预警工作,进一步了解相关市场主体经营情况,摸排违法违规涨价线索,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规范价格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在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视频会议上,积极做好大宗商品市场调控工作,强化市场监管也是议题之一。

 

在近期多部门连续出手遏制大宗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之后,价格调控部门进一步释放了持续跟踪调控大宗商品价格的强有力信号。

 

今年以来,受国际传导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品种价格连创新高。数据显示,5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上涨99.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8.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0.4%。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引起决策层和监管部门的注意。5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保障大宗商品供给,遏制其价格不合理上涨,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随后,多部门联合约谈了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明确将密切跟踪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坚决依法严厉查处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散播虚假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大宗商品市场平稳运行,国务院有关部门将持续加强市场供需双向调节,加强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对投机炒作行为“零容忍”,及时排查异常交易,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引导大宗商品价格向供需基本面回归,为经济平稳运行营造良好价格环境。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