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近期的二次育肥各地限制政策,许多养殖户眼角泛起了眼泪(参考历史文章:二次育肥被禁,散养户还能干什么?),但别担心,畜牧业睡前消息结合近期分析,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波二次育肥的受挫,或将为中短期某段时间带来一段猪价上涨。
此外,季节性需求回暖(中秋/国庆备货)或成为价格上涨的催化剂。
近期全国生猪价格呈现稳中伴涨态势,多地猪价自5月下旬起持续小幅攀升。数据显示,5月25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达14.25元/公斤,较前日上涨0.49%,北方地区因养殖户惜售情绪浓厚、屠宰企业收猪难度加大,成为此轮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
北方主产区领涨: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标猪价格普遍达6.9-7.3元/斤,较前周上涨0.1-0.2元,养殖户压栏待涨导致屠宰企业收猪量环比下降1.17%。
山东标猪价格7.1-7.5元/斤,外调需求增加叠加本地供应偏紧,周涨幅达0.2元。
南方市场分化明显:广东维持高价区间7.5-7.8元/斤,北方猪源到货减少强化本地定价权。
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受端午备货刺激,价格突破7.0元/斤,腌腊加工企业提前备货量增加12%-15%。
供需结构变化:大肥猪存栏占比高达18%,标猪供应持续偏紧,标肥价差扩大至0.5元/斤。
政策与消费双重刺激:央行降准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或将导致餐饮业复苏,带动白条猪批发价周环比上涨2.35%-7.9%。
养殖端行为调整:15公斤仔猪价格维持在35-40元/公斤,反映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升,预计下半年出栏量将环比增长8%-10%
2025年二季度以来,从广东到黑龙江,各畜牧大省相继出台二次育肥监管细则,要求跨省调运生猪必须出具非洲猪瘟检测报告、饲养环境达标证明等7类文件。
后市价格预测:深V反弹概率增大
某种意义上,政策导致生猪的供需格局重构:猪价短期下跌,阵痛期2-3个月。
过去几个月积压的标猪被迫集中出栏,4月下旬猪价已出现一些下跌。
其中,散户退场明显开始加速。另外,农业农村部3月底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周环比下降1.2%,对生猪业来说,属于中长期利好。
据统计,二次育肥产能占全国总供给的15%-20%,其退出将显著改善供需关系。参照2021年环保整治后的市场表现,预计猪价后期上涨的概率比较大。
有分析认为,2025年三季度末猪价有望回升至(16-17元/公斤)。
四季度或冲击20元/公斤关口,但受储备肉投放制约涨幅。
建议养殖户:
把握6-7月仔猪补栏窗口期,根据对未来猪价的波动,准备喜迎上涨。
最后,猪市有风险,养猪需谨慎。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