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豆粕现货供应趋紧引发市场担忧,现货价格持续攀升,截至2月10日,全国豆粕现货均价3757,较节前大幅上涨524元/吨。连粕近强远弱格局明显,M03合约逼仓涨停,主力M05合约大幅增仓11.92万手,盘中触及前高2950一线,但目前尚未打开向上空间,然而远月合约却是连续三个月交易日走低。当下豆粕期现分离,现货基差价格涨势如虹,截至2月10日,豆粕现货基差均价达到801元/吨,较节前423元/吨,其中东北地区部分区域豆粕现货基差更是突破千元关口,南北价差进一步扩大。豆粕价格涨势如此凶猛,其根本原因为何?后续走势又将如何?
导火索:美国加征贸易关税和南美不利天气影响
自美国新总统任职以来,纷纷对其贸易国家加征关税,其中对自中国进口加征10%关税政策,引发中国反制措施,虽然反制贸易清单中并未包含大豆品种,但贸易关税的调整仍提振国内豆粕市场。此外,正处南美大豆关键定产阶段,阿根廷作物区维持较长时间的干旱天气,使得各大机构纷纷下调其产量预估,普遍下调200-300万吨至4900-5000万吨,即便近期迎来些许降雨,仍难以缓解市场对其大豆产量的担忧。巴西大豆因降雨过多导致收割进度缓慢,截至2月7日,目前巴西2024/25年度大豆作物收割率已达16.78%,低于上年同期的23.83%,尽管巴西中部地区收割进度加快,但最大产量的马托格罗索州严重延迟仍令市场担忧。南美不利天气得到美国关税配合,促使节后豆粕价格跳空高开,市场消化假期利好消息。
根本原因:巴西装船缓慢导致国内大豆到港骤减,豆粕现货供应紧张
巴西大豆缓慢的收割进度拖累对华装船节奏,Mysteel农产品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巴西各港口对中国已发船总量为85.57万吨,环比上月减少14.28万吨,同比去年减少92.09万吨,减幅51.83%。1月巴西对华装船骤减,导致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出现较大缺口。此外,春节前下游饲料企业备货较为谨慎,整体备货量较少,而今年节后饲料厂开机早于往年,而油厂开机却是稍晚,供需出现错配,况且节后需求逐步恢复,但油厂开机率处于较低水平,导致豆粕现货供应紧张,提振豆粕现货市场情绪。不仅如此,各地港口通关政策仍维持节前严格的通关节奏,部分地区油厂因大豆续不上存在停机计划,这无疑给现货供应紧张的豆粕市场火上浇油。下游饲料养殖企业担忧后续豆粕供应,采购情绪高涨,油厂掌握货价权,豆粕现货价格日益增长达到当下的高基差豆粕。
高位风险:全国豆粕现货700-1000元/吨基差价格追高仍需谨慎
从供应角度而言,一季度大豆供应紧张格局难以改变,不排除豆粕基差继续向上试探新高,但上涨节奏或将放缓。当下贸易关税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已然消化,且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有所缓和,后续仍有进口美国大豆可能。此外,高价豆粕也引发下游饲料企业抵触情绪,纷纷表示计划下调豆粕添加比例,其中鸭料未添加豆粕,鸡料添加比例也下调2-3%。豆粕现货市场供应紧张情况下,部分油厂和贸易商可售现货合同并不多,而计划提货合同也降低了下游买货意愿,维持滚动补库为宜。另外,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南北价差不断扩大,主要因华南油厂开机率较高,且下游饲料企业存在一定量头寸,以执行合同为主,华南豆粕现货价格涨势不及北方,价格差异不断扩大将引发贸易流向,也将进一步拖累豆粕基差。当然,能解燃眉之急最有效的便是加大国储豆拍卖,近期市场传言抛储400万吨大豆,但并未出示拍卖公告,后续是否存在抛储可能值得关注。
从中长期而言,巴西大豆收割进度正在加快,截至2月7日,收割率达28.58%,单周提速17%,预计2月21日可达55%-60%,且各大机构并未对巴西大豆产量作出过多调整,巴西大豆仍然保持1.69-1.70亿吨的创纪录产量预期,巴西中西部和东北部单产强劲,进一步为丰产奠定基础。巴西对华排船进度加快,截至2月7日,巴西各港口大豆对华排船计划总量为682.42万吨,较上周增加77.70万吨,以45天运输周期来看,二季度大豆大量到港将使供应逐步得到恢复。
后市展望
全国大豆到港量骤减,豆粕供应趋紧,现货基差持续攀升,贸易关税、南美天气、大豆到港等诸多利多条件基本消化,面对高价豆粕,下游饲料企业减少豆粕用量来降低成本,同时维持刚需滚动补库,并不敢过多采购高价合同,下游采购情绪或将有所降温,此外,国内由南向北价差逐步扩大,将促进各地区贸易流向,将对豆粕现货基差起到拖累效果。但是,2-3月份大豆供应缺口已是既定的事实,短期能解决供应问题的只有加大储备大豆拍卖,这也是当下市场所期待的,在大豆供应缺口没有弥补前,豆粕基差即便出现回调,短期内其下调幅度也相对有限,豆粕现货基差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中长期来看,南美大豆丰产预期不变,为全球大豆宽松格局奠定基础,二季度大豆供应恢复后,国内豆粕现货基差也将呈现快速下滑走势。后续关注港口通关政策以及储备大豆拍卖情况。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