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是距今约6500-5000年前中国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惺惺相惜,彼此呼应。红山文化对应于母系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牧,渔,猎并存。红山文化展现出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红山考古中挖掘的玉猪龙成为中华民族的第一龙。与仰韶文化崇尚彩陶不同,从多件出土文物中可见红山先民崇龙尚玉,用之沟通天地,期盼风调雨顺。
这其中,红山玉猪龙从猪首獠牙逐渐演变,红山猪也从红山野猪经过驯化逐渐演化,无论是C型还是S型红山玉猪龙,公猪爬跨(本交)成了红山古人顶礼膜拜的图腾文化,象征人类的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如此推算中华民族龙的图腾竟然与红山猪发生了关联,虽然历史学家惊出一身冷汗,也只能接受历史文化的真实。
迄今为止,红山猪乃人类驯化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口猪”,红山猪也成了红山文化弥足珍贵的活化石,原版再现了中华龙的原貌。红山猪伴随着红山文化一路蹒跚走到了今天,在外猪疯狂入侵的当下依然昂扬地生存着。
红山猪面长脸直,四肢粗长健壮,爆发力强,温驯而又有野性,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地猪。红山猪以纤维素类草料为主食,不与人争粮,人与猪各司其职。红山猪超长的消化道及强大的消化能力使得产出的粪便无需发酵即可肥田。由于消化彻底,粪便周围不见虫蝇,红山猪的身后却留下了一块块肥沃的黑土地。当地人不说“一头猪”而说“一口猪”,“五口猪”,可见人与猪和谐之美。
红山猪与红山居民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生死相依相伴,有家必有猪(家),有猪即成家。即使人死之后,也要与猪合葬(冢)。
红山猪超强拱地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因其具备长长的猪首骨及獠牙,“草-猪-肥-黑土地-粮”一体化循环生态模式滋养着一代代的红山后人。
红山猪肉晶莹剔透、油润细腻,红似玛瑙,白如脂玉,肌间脂肪含量高,味道鲜美,具备滋补养颜、平衡血压、降低血糖,延年益寿之功效,有关外香猪之美誉,日本当年的侵略档案称红山猪为热东香猪,即热河省东香猪。
红山猪如玉之凝脂,细腻光滑,清香扑鼻,煮肉半村香,红山猪肉及猪油堪称“千古一香”。
随着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美食的回归与自信,猪油保健将伴随中华儿女世代相传,漂洋过海。期待养猪行业开发更多的优质地方猪的猪油,让包子、饺子(扁食)、馄饨(云吞、抄手)、面条、炒饭和各式菜肴重新溢出当年的美味。
总之,地方猪本身就是一张张璀璨的,具备家国情怀的文化名片。保护地方猪,享受地方猪肉的美味,减少疾病困扰,拒绝商业垃圾,重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裴树云近照
编者注:裴树云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满怀激情奔走于深山野林,偏远乡村,宣传红山猪,寻找红山猪,拯救红山猪,饲养红山猪,让联合国早已宣布灭绝的红山猪起死回生,伴随红山文化继续砥砺前行。
裴树云先生多次拒绝不良商家的高价诱惑与收买,拒绝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境外类间谍机构偷猎基因的诱惑,粉碎了国内某些科研机构通过杂交等阴谋手段破坏红山猪优良基因结构的企图。
红山猪传奇的一生,将陪伴悠悠万年的红山文化永续传承。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