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散户大量退出?散户减少了,猪的产能会不会随之减少?

杜长大资讯 2022-10-12

阅读()

近期走访各地,频繁听到散户大量退出养殖的消息。特别是上半年,粤西、粤北一些养猪大县有6、7成的散户退出,有的村子9家猪场关了7家,有些地方饲料兽药店关了一大半。

近期走访各地,频繁听到散户大量退出养殖的消息。特别是上半年,粤西、粤北一些养猪大县有6、7成的散户退出,有的村子9家猪场关了7家,有些地方饲料兽药店关了一大半。

 

生猪饲养

 

散户减少了,猪的产能会不会随之减少?

 

分析某生猪主产区产能调控和其他相关数据发现:

 

1、饲料产量创新高;

 

2、母猪存栏数创新高;

 

3、大型规模场投产创新高。

 

不同角度数据互相印证,有理由相信产能确实增加了。

 

但是,既然产能增加了,为什么猪价还一路上涨?

 

除了餐饮等行业有序开放、居民消费增加带来的需求增长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1、产能不等于产量

 

根据有关规则,母猪满8个月就可以被称之为能繁母猪。但是从配种到出栏,至少要10个月,加上配怀率、生长整齐度、出栏体重控制等因素影响,12到13个月也是可能的。比如,有个规模场设计产能母猪6000头,去年投产才1000头,今年上半年投产3000头,类似这种情况的规模猪场不少,保障产能的任务是完成了,但肉猪出栏还需要时间。

 

2、大厂的垄断效应初现

 

为了破解“猪周期”导致的“猪贱伤农”,鼓励散户转型升级规模化养殖,提高抗风险能力;鼓励企业大规模发展,提高市场人为可控的保供能力。借助非洲猪瘟带来的高猪价,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一些头部企业出现了爆发式发展,已经隐约出现了垄断的迹象。

 

有机构估算2022年全国出栏生猪将达到7亿头,而牧原预计2022年出栏生猪6100万头—7000万头、达到全国出栏量的10%。2022年1—8月,13家主要上市公司共出栏生猪 7925.78 万头,粗略估算全年约达到全国20%。

 

企业大到这个程度,已经可以左右市场了。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如果13个企业家在同1个微信群里,有人说,我公司这几天要提高利润率抬一下股价,请大家帮忙减少出栏量。然后第二天大企业减少出栏,猪价股价一路狂飙。

 

生猪

 

猪周期是市场化竞争的产物,虽然“内卷”,但体现的是平等的竞争。一旦市场中主要的资本抱团,就不再有平等的竞争。小的猪“农”被干掉,猪周期可能就消失了,“猪贱伤农”的现象也没有了,因为“猪农”没有了,剩下的是中大型企业。

 

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猪价格受到少数人的控制。过不了十年,消费者也许再也体验不到市场竞争带来的低价产品了。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