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的上映(2017年),应该是打破了以往中国农牧行业通过5-10分钟的宣传片来讲述企业建立及发展进程的惯例(回顾过往——当下伟业——展望未来三步曲),可以说是企业宣传方面的一股清流。
当你看完后这部片子,你会感叹温氏在企业发展历史过程中对过去历史的尊重及相关资料的保存之完善,通过一个个亲身参与者来对企业的建立及发展进行抽丝破茧地回顾。当然,如果你有机会去温氏文化展览馆,相信你只会感动更加震惊……
所有的故事还是要从温氏的创立者——温北英讲起,具体命运起伏,此处略去不表,但在整部片子中,温老爷子的三个选择,让我体会到企业家的远见及战略选择能力。
第一个选择:选择“7户8股”来建立鸡场
1983年,簕竹养鸡场建立时,温北英应该可以全部占股(纪录片中相关人物反映),他却采取了7户8股的制度。为什么?因为他深知这个时候其实缺的不是钱,是人。钱散人聚,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本着为大家的利益着想,将大家的心绑在了一起。钱没了,主人翁意识有了,人也聚在了一起。这样股份设置,在几次困难时期,优势表现特别明显,员工和合伙人在主人翁意识下,凝聚力更强,目标一致,才使得企业在一次次困难中走出。今天的温氏企业文化中“精诚合作,共创美满生活”,多么朴实无华,而又意味深远……
第二个选择:行情低迷时,选择保价收购政策
当1986 年养鸡行情极其低迷,保价收购政策的坚定执行,才有了温氏后面的“公司+农户”,因为温北英先前有深刻体会,深知养殖户的立场不够坚定,抗风险能力不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不坚持执行下去(公司+农户),很多农户就会因为无法承受损失而退出或破产.
相比经济损失而言,可能更大的影响是对于农户对这种模式积极性的强力打击,人心如果散了,这个模式又会失败,所以必须坚持执行下去(即使保价收购,也要维持或激发农民养殖的愿望,培养他们对这种模式的适应),等后期疫情渡过,才能建立广大农户对温氏的信任,才会有更多农户的加入,利用他们的土地与劳动力,才能快速发展壮大……当别人都以为温老爷子是不是“疯了”的时候,我看到了是一个企业家对人性的洞察,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远见及战略眼光……
第三次选择:10%股份换取与华南农业大学战略合作
1989年前,华南农业大学的专业老师每周会到下面鸡场讲课,俗称为“星期六工程师”。可温北英考虑的不是与某一个老师进行短期的合作,他不希望与一个人,一个老师合作,而是需要与整个华南农业大学合作,而合作的代价是10%的股份,其他股东均极力反对,可他却坚持这样做。
或许在他眼中,华南农业大学带给公司的不仅仅是各种先进的知识及养殖技术,还有企业的人才培养,专家及研发资源等,所以他认为10%的股份是值得的,虽然其他股东均不同意或反对。这也可见其远见,胆识与胸怀。与华南农业大学的全面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技术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后续人才引进的问题,自此温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整部片子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艰难时刻的富有远见的战国策选择,正是别人做到了你做不到事情,所以你还会敬佩,仅以此1200字表达对温北英的敬佩之情……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