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好多数据监测显示,8月3日全国生猪均价为19.99元/公斤,较上月同期上涨了1.9元/公斤。截至目前,浙江、广东、福建等省份已经突破20元大关。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7月第4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9.16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1.4%,同比上涨29.8%。福建、云南、江西、广西、湖北等29个省份生猪价格上涨,辽宁生猪价格下跌。华南地区价格较高,为20.07元/公斤;西北地区价格较低,为18.27元/公斤。
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9.63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1.2%,同比上涨25.3%。江西、贵州、广西、山西、四川等27个省份猪肉价格上涨,江苏、上海、北京等3个省份猪肉价格下跌。华东地区价格较高,为31.66元/公斤;东北地区价格较低,为27.50元/公斤。
一、市场供需形势不断好转,生猪养殖效益向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6395万头,同比下降3.1%。二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1533万头,同比下降4.6%。随着生猪市场供应减少,猪肉消费持续回暖,猪价明显回升。
生猪养殖效益向好,新生仔猪数量开始回升。据测算,6月份全国出栏生猪头均盈利315元,达到正常盈利水平;上半年全国出栏生猪头均盈利3.7元,对比去年同期的头均亏损119元,养殖收益也明显好转。近期,出栏一头猪能盈利500到600元左右。
据监测,全国生猪存栏量已连续4个月回升,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2个月回升。尤其是规模猪企在前期大幅增加了母猪配种,带动6月份全国新生仔猪数量环比增长3.5%。
二、猪价涨幅近30%!
众所周知,7月是猪肉消费最淡的时期,不过猪价能逆势再创新高主要是还是7-8月正是猪源供应偏紧的“断档”期,养殖端做多力量较强,叠加中大猪偏紧,标肥价差拉大所致。
第一,出栏节奏及心态:受制于前期产能去化及去年三季度频发疫病影响,目前猪源供应偏紧,散猪供应不足,基本压栏惜售为主,屠企7月收购集团猪比例较6月提高,集团挺价提涨能力增强。
第二,二育情况:7月上旬,在猪价19.00元/公斤以下时,仍吸引部分二育继续介入市场,与屠企形成竞争,对猪价带来较强支撑影响。下半月猪价走高,二育减少,但后期价格再次回跌到合适低点,预期二育仍会进场。
第三,大猪及标肥价差:南方部分地区受到高温降雨影响,出现疫病情况,但整体弱于去年同期,部分中小标猪提前出栏,市场中大猪压栏供应减少,加上“油罐车”事件,中大猪消费有所回升,肥猪较标猪更强一些,标肥价差扩大,对整体猪价带来提振。
三、高猪价持续时间或超市场预期,但价格高点不会太高
猪肉消费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当前需求仍然处在淡季,但是比4-5月份好转。在天气转凉,即十月份之后,一直延续到春节,是一年中猪肉消费最旺的时候。
结合来看,越往后走,生猪供需缺口越大,有专家表示对今年下半年猪价相对会更乐观,行业景气时长有望超预期。
“下半年生猪行情比较好,但从供需基本面来看,价格高点不会太高。根据6月份的新生仔猪数量来看,年底供应会有明显增加,建议养殖户不要盲目地过度压栏。”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分析师李鹏程说。
从猪肉产量和生猪出栏量相对变动情况来看,猪肉产量降幅明显低于出栏头数降幅,反映了行业当前出栏均重仍在上升,主要由于今年行业养殖成本明显改善,造肉成本降低以及猪价上涨驱动下,养殖端倾向于提升肥猪出栏均重。(统计局)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