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市猪企而言,2022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猪周期的快速转换叠加过程中阶段性的超跌超涨成为生猪市场行情特色。这一年,上市猪企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在资本热潮褪去后,猪企扩张速度加速还是放缓?又将如何在行业演绎自己的故事,不妨一起了解下。
01 25家上市猪企能繁母猪冲上10万头
自2021年初开始,中国养猪业进入了长达一年多的猪价下行期,期间猪价最低跌至5元/斤,大型猪企也陷入了漫长的亏损期。直到2022年3月中下旬开始,局面才逐渐得到改善。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3月下旬开始至10月,全国猪价呈现强势上涨趋势,其中6月至12月上旬,猪价始终保持在10元/斤以上,期间多地生猪均价更是突破了15元/斤。2022年,是养猪人扭亏为盈的一年。行情向好,猪企扩张速度是否同样强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2022年12月,全国超过1万头能繁母猪企业共计116家,相较于去年的144家减少了28家。万头猪企数量减少,能繁母猪总数较去年1188万头下降5%,合计1129万头,占全国的26%。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0月份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379万头,万头猪企能繁母猪共计1129万头,占三成左右。通过对比2021年的数据发现,2022年猪企整体的扩张速度在放慢。
具体到各大猪企来看。2022年牧原以年末能繁母猪存栏281.5万头的成绩继续领跑,尽管略低于2021年283.1万头的水平,但依然保持了断层第一。此外,温氏、新希望、德康、正大分别以140万头、85万头、45万头、40万头依次位列二至五位。
目前处于能繁母猪第一梯队(80万头以上)的猪企有3家,分别为牧原、温氏和新希望;处于第二梯队(20-50万头)的有8家,包括德康、正大、双胞胎、正邦等;处于第三梯队(10-20万头)的有14家,包括大北农、大象农牧、海大、天康生物等。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TOP25猪企能繁母猪的数量均在10万头以上,而2021年能繁母猪在10万头以上的猪企仅为18家。
02 15家上市猪企2022年出栏量超1.2亿头
基于目前上市猪企已公布的全年数据以及最新出栏数据,2022年15家猪企生猪出栏量已突破亿头大关,最少达12026.28万头,超出2021年至少3558.57万头,其中增加量主要来自牧原、温氏和新希望三家企业,合计增加3026.5万头。
经过四轮猪周期的考验,生猪养殖行业或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2022年,牧原以6120.1万头的生猪出栏量稳坐高位,超出2021年全年出栏量2093.8万头;温氏以生猪出栏量1790.86万头位列第二,超出2021年469.12万头;新希望以1461.39万头位列第三,超出2021年463.58万头。
此外,京基智农和华统股份两家企业增量明显。2021年,华统股份生猪出栏仅为13.7万头,而2022年仅1—11月累计出栏已达107.68万头。同样,京基智农2021年生猪出栏仅为13.22万头,2022年1—11月累计出栏也已达111.6万头。
03 上市猪企养殖成本比拼,低于8元/斤仅2家
未来猪企的竞争终究还是成本的竞争。据有关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12家猪企中仅有牧原和神农集团2家猪企养殖成本在8元/斤以下,前者为15.5元/公斤,后者为15.7元/公斤。此外,处于8-9元/斤区间的有6家,分别为温氏、京基智农、新希望、天康生物、华统股份;处于9-10元/斤区间的有4家,分别为金新农、天邦股份、东瑞股份和傲农生物。
8元/斤通常被业内认为是猪场的盈亏线。早在2022年初,各大猪企就对自己的养殖成本目标进行了规划。但过去一年,因饲料原料上涨等因素影响,几乎没有猪企实现既定目标。
近年来,为更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猪企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巨头牧原早先透露,将通过增加各类氨基酸使用持续降低豆粕用量,并成立相关生物合成企业,探索对于部分自身用量较大的氨基酸实现合成量产,以降低自身生产成本。
2022年,几家欢喜几家愁:猪价在上半年快速下跌并于下半年飞速上涨,涨跌之间考验的是猪企的经营能力,更是资金链的较量:不在猪价过山车中爆发,就在涨跌中灭亡。在饲料成本仍处于较高水平的背景下,猪企是沉迷于扩大养殖规模还是持续做好降本增效,相信早已“心有定数”,2023年行业将会迎来哪些变动,上市猪企又会有哪些大动作?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