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跟大家分享几个最新的数据:
2022年8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24万头,达到了我国能繁母猪存栏保有量的105%,也就是说现在的母猪存栏量要过剩5%,约200万头,200万头母猪一年可以出栏约4000万头肥猪,提供约360吨猪肉。
2022年8月,我国母猪存栏量继续上涨,相比7月环比增长了0.6%,其中能繁母猪环比增长了1.6%,二元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3%。
2022年8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2166.63万头,环比增加47.96万头,也就是说8月份的猪肉供应量比7月份增加了4.3万吨。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来三点,其一、我国生猪产能一直处于恢复当中。其二、当前的母猪产能是过剩状态,比正常的保有量多出200多万头。其三、生猪屠宰量增加就意味着市场上的猪肉供应量增加。那么问题就来了,当前的猪已经过剩了,产能也在恢复,为什么猪价能冲高到15元,市场上猪肉零售价格也涨到了25元呢?
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生猪存栏量过剩并不代表可供出栏生猪数量过剩。仔猪从出生到出栏约需要6个月左右的育肥期,所以当月生猪出栏量的理论值对应的是6个月之前,也就是今年4月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仔猪出生量和仔猪存活率等数值。据统计,2022年4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77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1.9%,相比3月份下降了0.2%,也就是8万头左右。
虽然今年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高于正常保有量,但要注意的是,由于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生猪品种受到很大影响,不少猪场直到目前饲养的都是三元母猪,或者二元回交母猪,这两类母猪相对于正常的三元母猪而言,仔猪出生量偏低,成活率偏低,生长速度偏慢,而正常母猪保有量是通过猪肉需求量按三元母猪的生产成绩推算的,也就是说能繁母猪存栏量数值是过剩的,但实际上属于不足的状态。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从8月份至今我国的生猪价格整体处于上涨趋势,且饲料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而这两点都会刺激养殖户不断增加生猪出栏体重,压栏或者从事二次育肥,这一点从生猪出栏活重的增加上就可以看出来。
据相关部门调查,还有一些企业或者媒体为了达到博取眼球、出售产品的目的,鼓吹猪价上涨,增加猪价上涨预期,这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户压栏的积极性。压栏或者二次育肥都会影响正常情况下的生猪出栏量,导致出栏生猪数量下降。
生猪出栏量下降,市场生猪供不应求,屠企为了满足屠宰需求只能不断提高猪价来刺激养殖户卖猪,猪价上涨后屠企又会将增加的成本加到猪肉上,就致使市场猪价、肉价齐涨。
面对猪价上涨,上级采取了哪些措施?
猪粮安天下,猪肉价格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对CPI的数值变化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据报道,我国9月CPI同比上涨2.8%,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6.3%,影响CPI上涨约1.7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36%,影响CPI上涨约0.45个百分点。为了控制猪肉价格的上涨,上级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调控。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包括,不断投放储备冻猪肉,缓解市场猪肉供应压力,约谈集团化养殖企业,保证其生猪的合理出栏,约谈鼓吹猪价上涨的自媒体,组织部分养猪业内专家对近期生猪市场的供需和价格形势进行研判。
后续猪价还能涨吗?
现在猪价已经上涨到了14元,最高15元,猪肉零售价格也到了25元左右,不论是养殖户还是消费者相信大家都更关注猪价还会不会继续上涨这个问题。
虽然养殖户压栏,储备肉投放等会对猪价的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都是短时影响,最终猪价的涨与跌看的还是生猪市场的供求关系,如果供过于求,那么猪价就会下跌,反之猪价就会上扬。目前,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后续的几个月时间,生猪供应量都呈上涨之势:
1、从饲料产量情况来看,近期,饲料产量相比前几个月有明显上涨,说明市场生猪存栏量处于恢复状态。
2、从生猪屠宰量来看,最近几个月生猪屠宰量一直处于上涨状态,意味着市场猪肉供应量在增加。
3、从生猪出栏活重来看,据卓创资讯,截至9月底生猪周度交易均重为124公斤,二次育肥、压栏影响下的反常增重已经通过出栏逐步释放到市场中,后续生猪出栏均重很有可能进一步上涨。
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四季度是我国传统猪肉消费旺季,节日需求、腌腊需求都会在将猪肉消费量提高到更高的高度,消费端的增幅预计会超过供应端的增幅,这就意味着后续猪价还将会继续上涨,但涨幅会受到二次育肥集中出栏、储备肉投放等因素的制约而不会很大。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