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收储/放储给猪价带来了什么影响?
9月26日,农业农村部在北京召开部门协调会议,研究部署四季度生猪稳产保供工作。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当前猪肉价格已进入过度上涨二级预警区间,并将于本周投放第4批中央猪肉储备。每一次收储/放储给猪价带来了什么影响?
01 9月合计投放猪肉储备约20万吨
放储明显抑制猪价过快上涨
自9月5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公布放储消息,至9月30日,国家已发布4次放储消息。前三批放储已于9月8日、18日、23日投放,投放量分别为3.77万吨、1.44万吨、1.5万吨,共计8.71万吨。9月28日,华储网发布《关于2022年9月30日中央储备冻猪肉出库投放竞价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本次竞价交易2万吨(以实际挂牌为准)中央储备冻猪肉。
据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统计,今年的十三轮收储均发生在猪价低于9元/斤的时候。而国家开始公布放储的时间为生猪均价逼近12元/斤,局部地区已经超过12元/斤的时期,可见9-12元/斤是养殖基本可以实现盈利但不至于太高的猪价区间。
显然,放储行为也明显抑制了猪价的过快上涨。据新牧网猪价指数,在9月5日公布放储消息后,猪价立马应声下跌,直到9月8日放储日当天,猪价为11.54元/斤,较5日下降0.26元/斤。而后猪价在中秋节的消费提振之下开始攀升,第二次放储再次平缓猪价上涨走势。9月23日,国家第三次放储1.5万吨,当日猪价为12.11元/斤,9月27日,猪价也下降到了11.59元/斤。9月28日,猪价再次来到12元区间,同时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9月19-23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30%,《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当猪粮比价连续 2 周处于10∶1~12∶1,或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当周平均价同比涨幅在30%~40%之间时,发布二级预警,该值已经进入过度上涨二级预警区间,本月的第四次放储也会于今日(9月30日)下午开启。
同时,据国家发改委此前透露,预计9月份国家和各地合计投放猪肉储备20万吨左右,单月投放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投放价格低于市场价格。
02 8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324万头
超过正常保有量5.5%
为何进入9月放储如此频繁?还有一个原因是生猪产能仍然处于高位。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8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24万头,环比增加0.6%,同比减少4.8%。该值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5.5%,产能大幅增加,处于黄色区域。这也是自2021年11月能繁母猪低于4305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5%)后首次进入黄色区域,而当时的猪价为7.16元/斤。
2021年5月,猪价开启下跌模式,彼时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400.4万头,猪价为10.67元/斤。之后连续3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都高于4500万头,猪价也下降至了6元区间。对比如今的猪价(12.14元/斤)与能繁母猪存栏量(4324万头),在此区间内增加放储,其实可以防止能繁母猪存栏量继续上涨,避免因产能过剩导致去年的“旧事重演”。
03 8月猪肉进口量环比增长14%
或成为后期放储主力
国家冻猪肉储备除了来自于收储,还有一部分来自于进口肉。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我国肉类进口量达到66万吨,同比下降13.1%,1-8月肉类进口量总计476万吨,同比下降28.9%。8月份,猪肉进口量14万吨,同比下降50%,环比增长14%,1-8月猪肉进口量总计107万吨,同比下降63.6%。相比于2021年因担忧缺猪导致的大量猪肉进口,今年的进口肉数量已然大幅下降,前8月的总进口猪肉数量仅为2021年的28%。
据记者计算,8月进口猪肉价格为7.67元/斤(不含关税、运输等费用),相较于农业农村部公布的8月白条肉批发价格(14.56元/斤)便宜了一半,其中的价差也是8月进口量环比回升的一大原因。有机构预测,9月份及4季度猪肉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但全年进口量或仍将低于200万吨左右。
与9月放储20万吨相比,进口肉对于今年的国内市场影响可能并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后期进口量的持续回升可能会对明年上半年猪价走势产生影响。有机构也表示,进口肉或将成为后期储备肉投放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