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参与了大商所赞助的湖南湖北地区生猪调研团,走访了种猪、养殖、屠宰、食品加工等产业链上的几家企业,对生猪产业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现就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谈一谈调研的心得体会。
1、生猪存栏真的恢复了九成吗?
我国生猪存栏量在2011至2012年达到历史高点,约4.76亿头,随后在周期下行、环保去产能及非瘟的影响下持续走低,2019年10月存栏量仅为1.91亿头,2019年11月后开始逐步恢复。
从我们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北方存栏恢复普遍好于南方,北方地区已经基本恢复到非瘟前的水平,湖南和湖北则恢复70%左右,而广东地区只恢复了5成左右。
但对于官方公布的数据——生猪存栏已经恢复90%以上,业内人士普遍持保留态度,并普遍认为,2021年底恢复到非瘟前的水平难度较大。
生猪出栏量方面,2014年,我国生猪出栏量达到历史最高点约7.35亿头,2015-2018年稳定在7亿头附近,2019年非瘟导致出栏量大幅下降至5.44亿头,同比降幅达到21.6%。
2020年,生猪出栏量逐步修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生猪出栏5.2亿,同比下降3.2%。而龙头企业牧原股份日前公布的销售简报,也验证了这种势头。牧原股份去年共销售生猪1811.5万头,同比增长76.7%。
不过从我们走访的屠宰企业来看,屠宰量却远远没有这么乐观,普遍只恢复到了非瘟前屠宰量的30%-50%。而屠宰行业的利润,也远远没有恢复到非瘟前的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出栏量有被严重高估的可能性。原因是由于养殖利润好,很多出栏的生猪会重新流入育肥环节,在猪价一路上行的过程中,大家都想压后出栏,都想养得肥一点再卖,导致出栏量被重复统计两次甚至三四次。
不过,大家也都普遍认为,2021年随着生猪供应的增加,出栏与屠宰量将快速恢复。所以,无论是养殖企业,还是屠宰企业,制定的新年度生产计划都很乐观。
我们走访的一家养殖企业,2020年全年生猪出栏不到200万头,2021年计划出栏400万头。
走访的一家湖北的屠宰企业,非瘟前的屠宰量是14万头/年,2020年的屠宰量只有不足4万头,2021年他们计划的屠宰量是18万头。
2、后期价格走势分析
目前,市场对于生猪后市的预期比较一致,普遍认为随着未来供应逐步恢复,2021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将逐步回落。
从我们走访的情况来看,业内人士的看法也大体一致,唯一的区别是,屠宰企业普遍看得比较低,比较悲观,而养殖企业虽然也看空,但预期没有那么悲观。这当然也与企业自身的角度有关。
不过在当前的猪价下,养殖企业出栏意愿普遍较强,因为大家都预期,过完年后,随着需求转淡,现货市场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回调。
此外,还有一个较大的不确定因素,据说目前港口冻品的库存量在100万吨左右,如果这些冻品放开流通,将会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
从走访的企业来看,大家普遍预期今年猪价的最低点应该出现在下半年,大概9月份左右。而全年的平均价格将在14-15元/斤左右,最悲观的预测也认为,至少不会跌破10元/斤。
也就是说,折算成期货盘面价格,20000元是大家认为的2021年的铁底。
从当前的期货盘面价格来看,已经充分反映了市场的普遍性预期,但距离最悲观的预期还有一定的空间。当然,市场最终会不会走最悲观的预期,还要各种因素的配合,包括生猪存栏的恢复情况以及非瘟的爆发情况等。
此外,也要特别关注港口冻品何时会流入市场,如果在年初需求淡季的时候流入,低点可能会提前。
总体来说,不管是产业链的哪一个环节,大家最大的共识是,生猪价格已经过了拐点,现在在走另一个下行周期,只要非瘟疫情不像2019年那样大规模爆发,近两年的猪价应该都是会逐步向下,直到跌破自繁自养的生产成本,然后又开始进入另一个去产能的周期。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