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点评 > 内容

掀开非洲猪瘟的“面纱”

兽医导刊 2018-10-18

阅读()

疫情覆盖到涉及到大中小养殖户、养殖小区、种猪场以及屠宰场。扑杀生猪已经超过16万头。
  2018年8月至今,国内非洲猪瘟疫情爆发数量分布在九个省份的二十个市,这九个省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为: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天津,其中辽宁和安徽是疫情重灾区。疫情覆盖到涉及到大中小养殖户、养殖小区、种猪场以及屠宰场。扑杀生猪已经超过16万头。这九个疫情省的相邻省份有十一个,分别为: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湖北、江西、浙江、上海和山东。世界养猪业的头号杀手突然现身我国,短时间内蔓延多个省份,其来势汹汹,震惊行业,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面对较为陌生的非洲猪瘟,如何正确认知和科学防控呢?
  
  一 百年非洲猪瘟的“旅程”
  
  非洲猪瘟最早于1921年在非洲肯尼亚报道,1957年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并在西欧流行,1971年后蔓延至南美洲以及中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随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对平静。到21世纪,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再次活跃,2007年从东非传至格鲁吉亚等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2010年在俄罗斯大面积流行,2014年后扩散到波罗的海和东欧地区。2017年3月俄罗斯远东地区交通和商贸枢纽伊尔库茨克州发生疫情。自1921年以来,全球约有52个国家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或检测到病毒,其中包括31个非洲国家、17个欧洲国家和4个拉丁美洲国家。
  
  非洲地区到目前除莱索托和斯威士兰外,所有东部、南部和中部国家均有非洲猪瘟疫情的报道,近年来每年仍约有20多个国家频繁发生疫情,且大多呈地方性流行态势。
  
  欧洲地区20世纪60~80年代由非洲安哥拉传入疫情并引起扩散的国家中除意大利撒丁岛地区至今仍有疫情流行外,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比利时、荷兰和马耳他等国家的疫情均已被扑灭。2007年由东非传入格鲁吉亚陆续蔓延到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家。至今,该地区的疫情依然未得到有效控制,家猪、野猪疫情频发。
  
  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20世纪70年代从西班牙传到古巴、巴西、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经过采取扑杀等控制措施,这些国家的疫情被迅速根除,至今未复发。
  
  亚洲地区在之前无非洲猪瘟,中国是亚洲地区第一个发生疫情的国家。
  
  二 打开非洲猪瘟的“档案”
  
  非洲猪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动物卫生法典规定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是我国一类动物疫病病种,是我国《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明确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是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动物传染病,非人畜共患病。
  
  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的主要致病原,该病毒是有囊膜包被的二十面体对称的双股线性DNA病毒,为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一种,粒子直径175~215 nm,基因组大小为170~190 kb,是蓝耳病病毒12倍、猪瘟病毒15倍、口蹄疫病毒24倍。基因组两端各有一个高变区,目前发现有23个基因型。非洲猪瘟病毒广泛存在于感染猪只的血液、组织液和排泄物中,是已知的唯一的DNA虫媒病毒,钝缘蜱可作为病毒的主要宿主和传播媒介。病毒对猪科动物天然易感,对牛、羊、马、小鼠、兔等极不敏感。病毒感染宿主后发病率在40%~85%,急性型病例病死率可达100%。病毒在自然环境生存能力较强,可存活数天,在常温血液中存活18个月,在冻肉和没有充分腌渍的肉产品中可生存数月,而在55℃下30min或60℃下10min即可被破坏,氯仿、新洁尔灭等脂溶剂、氧化剂和消毒剂可破坏病毒结构。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除蜱虫叮咬外,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为主要传染途径,如采食被污染的饲料、水源,接触到被污染的用具等。一旦猪只被感染,极易在群体环境中形成循环感染。病毒感染猪只后潜伏期一般为4~19d,最快第2d即可向外排毒或出现病毒血症。病毒在扁桃体、血液、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复制和增值,可直接导致毛细血管和淋巴结的坏死和出血,白细胞数量骤减至正常的50%以下。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经典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十分相似。急性和亚急性发病猪只体温可高达41℃,在耳、鼻、喉、尾和体表出现紫斑或出血现象,同时伴有精神极度沉郁,出现咳嗽或呼吸困难,怀孕母猪流产等,死亡率10%~100%;慢性病例发育迟缓,波状热,在皮肤上会出现局部红斑、溃疡或坏死灶等,耐过猪终生带毒,死亡率2%~10%。剖检急性、亚急性病例可见多器官的肿大、充血、出血、变脆和失去弹性等,如多部位淋巴结血肿、脾脏极度肿大成深褐色、心肌和肾表面布满点状血斑、胃肠道弥漫性出血等。慢性病例肺脏肿大,可见肉芽肿病变,纤维素性心包炎等。确诊需采集血液样品或病料送兽医实验室进行检测。
  
  三 应对非洲猪瘟的“攻略”
  
  1、疫苗之短。非洲猪瘟病毒与经典猪瘟病毒的结构、种属完全不同,因此当前的猪瘟疫苗对非洲猪瘟没有交叉保护作用。
  
  非洲猪瘟病毒可直接入侵和存活于巨噬细胞、淋巴结等免疫系统,毒力高而免疫原性低。弱毒(减毒)苗可产生免疫应答,但对野生毒株和亲本毒株的攻击几乎不产生保护作用,而且生物安全性没有保证。灭活苗免疫后虽能产生较高滴度的抗体但并不具有中和活性,因此对猪只基本没有保护性。因此,自1963年以来,葡萄牙试图研制弱毒疫苗进展缓慢,重组疫苗、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方向的研究也在广泛探索之中。
  
  国际权威免疫学杂志《Vaccine》3月份刊登论文《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protection mediated by NH/P68 and NH/P68 recombinant live-attenuated viruses》,西班牙科学家通过反向遗传技术以野毒株NH/P68为母本构建了多个控制病毒免疫逃避机制的蛋白缺失株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各缺失株对同源毒株感染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而对异源毒株几乎没有作用,此研究成果有望促进疫苗的生产。随着非洲猪瘟基础致病性和基因功能性研究的深入,在不远的将来非洲猪瘟疫苗也可能问世,目前非洲全球尚无有效的商品化疫苗可用,这是动物传染病防控史上不多见的一个特例。
  
  2、前车之鉴。1957年非洲猪瘟传入葡萄牙并于1960年进入接壤的西班牙,1985年西班牙政府改变了非洲猪瘟防控策略,颁布根除计划,1995年10月西班牙正式宣布彻底扑灭和根除了非洲猪瘟。1978年非洲猪瘟进入巴西,首发疫点据里约热内卢国际机场约52公里,巴西境内3个月内发生24起疫情,1980年巴西政府颁布非洲猪瘟控制计划,1984年即获得OIE非洲猪瘟无疫认证。
  
  两起经典的根除案例可以给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带来多角度的借鉴意义。西班牙是猪肉生产消费大国,而且有吃生火腿的传统,生猪和猪肉产品流通贸易十分频繁。巴西早期对外来动物疫病缺少警惕,猪场生物安全环境和养殖水平较差,早期发现的疫点几乎都是泔水喂养,同时存在滥用疫苗现象,造成疫病扩散。
  
  两国政府在被动应对无果后,根据国情制定了严格的政策措施,通过实行严格的检验检疫和扑杀政策,改善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和严控牲畜调运等措施,最终成功控制并在本国消灭了非洲猪瘟。
  
  四 踏出非洲猪瘟的“印痕”
  
  从这次非洲猪瘟发生到打响全国疫情歼灭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防控方针,迅速行动,一线指挥,措施得力。农业农村部首次发布全国动物疫情Ⅱ级预警,启动国家Ⅱ级应急响应,首次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会感染人。做到了“舆情”和“疫情”两手抓,第一时间占领了舆论制高点,避免社会恐慌。辽宁省畜牧兽医局经农业农村部授权,全国首次省级发布了疫情,可谓“歼灭战”开局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猪肉消费比重较大,占总肉类消费的60%。近年来随着环保管控力度的加大,生猪养殖结构趋于优化,规模化程度逐年提高,但是整体生猪生产、屠宰规模化程度偏低,方式落后,生猪调运频繁、数量巨大,全国动物防疫检疫队伍、基础设施水平不平衡,结合非洲猪瘟传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疫情发展态势仍有许多不确定性,疫情追溯、泔水猪及走私猪肉监管、降低对行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还有诸多困难。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体制机制优势,汲取世界各国防控非洲猪瘟的经验和教训,以科学的理论、发展的眼光、完备的制度、严谨的作风、负责的态度来积极应对,打一场根除非洲猪瘟的“人民战争”,踏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扑控之路。
  
  1、树立陆海空立体防控的理念。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十分广泛,陆地上可经过边境放牧、互市交易、野猪群自由流动、公路、铁路运输带毒物资、人员、动物、胚胎、精液和蜱等带入;海路可经过港口、集装箱的带毒物资、蜱带入(含合法和非法走私);空中可通过游客乘坐飞机和物资、包裹空运携带带毒猪制品、蜱,飞机废弃的带毒食物、泔水及污染的衣物等带入。据农业农村部与中国肉类协会联合简报,截止8月30日,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省五起疫情溯源结果,辽宁、浙江疫情主要以使用泔水饲喂导致感染,河南、江苏、安徽疫情尚未查清发病原因,等待后续通报。另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基因测序显示,中国疫情的毒株部分基因序列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2017株的相应序列完全一致,为基因II型,病原大概率来源于俄罗斯,但是病毒是如何进入我国的源头还未查清。随着全球非洲猪瘟疫情的不断蔓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非洲猪瘟再次流入或者持续扩散流行的风险依然存在。我们必须树立立体防控理念,加强与海关总署、交通运输部、国家林业草原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共同把守好陆海空各关口的第一道防线,这是防控病毒入侵的关键所在。
  
  2、强化生猪检疫及调运监管。动物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是发现疫情的前哨,畜禽及产品调运监管、落地监管、无害化处理监管是防治疫情扩散蔓延重要抓手,我们要汲取国内外动物疫病扩散蔓延的教训,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切实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切实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强化对疑似非洲猪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检查;督促养殖场、贩运经纪人、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按规定申报检疫,配合做好调运监管。严禁动物及产品从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调运,在低风险区间调运生猪及其产品的,禁止途经高风险区。充分发挥公路、铁路、航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的作用,加强对来自高风险区生猪及其产品的查验力度,加强对运载工具的消毒,对来源不明、检疫证明缺失或不完整的调运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罚,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加快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猪场生物安全是一个系统性复杂体系,涵盖猪场布局、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核心内容有三要素:一是防止场外病原入侵;二是防止病原场内扩散;三是防止场内病原出场。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养殖场“三要素”做得不到位,在引种、隔离、环控、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猪场要树立“一存俱存”、“一亡俱亡”的整体意识和忧患意识,完善基础设施,科学组织生产,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水平,筑牢病原传播和防控疫病的根基。坚持自繁自养、多点布局、封闭管理的养殖方式,不跨省甚至跨区域调运生猪,禁止从疫区引种,禁止利用泔水喂猪,开展厂区灭蜱、灭虻、灭鼠活动,严格入场车辆、人员的消毒,切实做好本场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电告全国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扑控疫情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一场没有硝烟的非洲猪瘟歼灭战已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展开,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战役,夺取根除非洲猪瘟的全面胜利。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 猪瘟 非洲 面纱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