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非洲猪瘟的建议那么多,哪些才是有效的?在认为有效的经验中,如何结合猪场的实际情况落地执行?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战斗在防非一线的养猪人。
非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有百年历史;家猪、野猪均易感,且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区分;发病率和病死率接近100%;怀孕后期、哺乳初期母猪、空怀母猪多容易感染;目前没有公认可靠的疫苗和效果确切的治疗药物可以使用;传播途径广泛,给养猪人防不胜防的感觉。
分析病机,对因处理!非洲猪瘟常态下猪蓝耳病控制和净化的思考与实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俗称猪蓝耳病。Peter G.W. Plagemann推测说,该病是由鼠动脉炎病毒(乳酸脱氢酶增高病毒,Lactate dehydrogenase-elevating virus)通过伤口感染中欧野猪后发生病毒变异而来。
非洲猪瘟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经口传播,主要通过摄入饲料和/或接触受病毒颗粒污染的污染物/物体。病毒的持续存活能力以及灭活病毒的难度(表1)导致其难以控制。
非洲猪瘟随着北方新一轮的爆发。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家庭农场很难防控住非洲猪瘟,所以很多家庭农场的老板都是担惊受怕。
非瘟疫情对每一个猪场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今天介绍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介绍成功复养的案例,第二方面是复养的准备工作,第三方面是复养及其检测和维持。
非瘟进入中国已经五年了,这五年里养猪人感受颇深,他们既感受过最黑暗的时候,也遇到过猪价最高的时候。当前,非瘟防控思路已发生变化,非瘟流行成为常态。在这个大背景和高猪价周期下,维持猪群持续稳定生产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当前非瘟对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养猪户对于非瘟可以说是谈虎色变,养猪户的精神压力特别大,不敢出门,处处小心,养猪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非瘟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说起非瘟,多数养殖户的第一反应就是只能“等死”,毫无办法,那猪场发生非瘟后真的毫无办法吗?我们讨论的话题是:“非瘟发生真的毫无办法?专家:这3个武器可对抗,值得养猪人参考!”
热榜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