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展会报道 > 内容

IAHI听课笔记 :批次生产在提升效率与生产水平方面的应用

宁波三生 2020-07-09

阅读()

温氏集团养猪事业部生产技术总经理王连想老师在会议上为大家带来了《批次生产在提升效率与生产水平方面的应用》的相关内容。
  2020年(第五届)国际畜牧业创新论坛于7.3-4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温氏集团养猪事业部生产技术总经理王连想老师在会议上为大家带来了《批次生产在提升效率与生产水平方面的应用》的相关内容。
 
王连想
  
  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之下,如何进行养猪生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后非瘟时代,生产管理技术的突破,对传统养殖模式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现在的技术更新,给传统模式的养猪生产流程的优化和提升提供参考。
  
  目前,集团公司的拿地速度和猪场扩建速度非常快,新建场产出量要占到全国养殖量的一半,还有很多公司将传统的猪舍推倒重建,新建场替代传统场的速度比我们看到的要快。养猪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升,分散型养户将逐步退出生猪养殖舞台。2019年-2020年6月1日止,全国共计新增产能2.09亿头,占2019年生猪出栏量的38%。未来中国生猪出栏量的一半将来自新建猪场。
  
  随着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和生物安全操作的逐步规范,以及国家大的调控政策的执行到位,非洲猪瘟疫情将会慢慢平息下来。但市场上缺猪态势仍在持续,以肥母作种母猪在总母猪存栏中占比达到30-40%以上。
  
  随着非瘟疫情在我国的持续,政府相关部门发文明确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各大养猪集团在生猪主销区纷纷落地生猪养殖项目的同时,不断尝试开展楼房聚集式养猪新模式。全国范围内的楼房养猪项目纷纷推进,扬翔、天兆、华统、傲龙、温氏、牧原、京基智农、新希望等大集团养猪公司的高楼养猪项目落地开工。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养殖理念不断被颠覆,集成了更多关键新技术,形成了未来养猪竞争的新格局。
  
  技术的进步将促进提高养殖和生产效率,实现养殖“场”向养殖“厂” 转变。包括遗传选育进程的加快、疾病净化及防控技术、建筑工艺升级、猪舍环境整体控制及新技术、新型饲喂技术研究(液态料、熟化料)等新技术的应用对养殖业发展的影响巨大。而养猪新技术、新方法(如批次生产技术、新型输精技术等)的应用,也简化了猪场生产管理的操作流程。通过物联网IT、大数据DT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积极探索智能养猪(如 “猪脸识别”技术、温度芯片健康监控),大幅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一、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介绍
  
  批次生产是将原有的连续式管理模式(即每天配种、断奶等),转变为在很短时间段内使生产工作间隔分明且有规则的完成(指定时间配种、断奶等)。使养猪生产做到均衡引种、配种、分娩,优化了生产流程,从技术上保障生产有序进行、工作有序安排,从而提高生产水平,提升人均效率。
  
  批次生产的推进是有一定的技术路线,包括建立批次生产动物流量计算模型、不同栏舍结构适应批次生产选择标准、建立批次生产导入方案、工作流程梳理(包括周工作计划、日工作流程、SOP、可视化管理等)、做好批次生产导入和经验总结,以提高人均工作效率及经营效益。猪场一旦成功实施批次生产后,它的流程是固定的。
  
  为确保批次生产的成功实施,必须要了解一些相关概念,具体如下:
 
王连想
  
  如要实施批次生产管理首先要了解批次模式及计算模型:
 
王连想
  
  在设计不同的批次模式时要与相对应的繁殖周期、哺乳天数、产房使用时长、产房和配怀舍的批次数量等参数配套。下表以产床数10×40和产床数12×40作比较,来说明不同的批次类型和产能的关系,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对不同的产房配置进行优化,找到合适的批次类型。
 
王连想
  
  以下几个是不同批次生产周转流程:
  
  单周批:哺乳天龄定28天(也可21天),提前2-3天进入产房,空栏消毒3-4天,断奶苗猪直排,产房周转周期为35天 。
  
  9/12/18/36天批:哺乳天龄25天,提前3-4天转产,空栏消毒6-7天,断奶苗猪直排,产房周转周期为36天 。
 
批次生产
  
  二、批次生产运行关键点
  
  1、确定批次模式
  
  1.1正常情况下,需先确定批次模式,再设计各个环节相应栏位数,再开始建造猪场。
  
  1.2单线母猪规模较小的猪场,建议选择多周批模式(3周批,4周批)。单线母猪规模较大的猪场,建议选择单周批模式。单批分娩数越多,对分娩舍管理水平要求越高。
  
  1.3针对已投产猪场,根据产床优先利用原则选择批次模式,以确保产床最大化利用。
  
  产房数量是5的倍数执行单周批,4的倍数执行9天批。重点要计算配怀舍定位栏是否充足。
  
  1.4传统的猪场,可以让距离相近的两条生产线合并成一条,独立进行。
  
  1.5对大规模猪场(包含4-6万母猪线)12个产房单元,可以选择单线运行导入单周批或9天批模式进行批次生产。
  
  1.6对扩繁母猪线(规模相对较小),可以选择单线运行18/36天批或多周批。
  
  2、栏舍改造
  
  与连续生产相比,批次生产产房周转加快(35-36天),要求配怀舍配置更多定位栏。在导入批次生产前,需完成定位栏改造,确保其周转顺畅。批次时间间隔越长,对配怀舍定位栏数量的要求也越高。
 
批次生产
  
  3、建立批次生产导入方案
  
  在根据产床结构确定了合适的批次模式后,每批分娩数也就随即确定,根据配种分娩率,推算出每批配种母猪数。
  
  每批配种母猪数=断奶待配母猪数*85%+喂药母猪数*85%
  
  每批配种母猪资源来自于:断奶母猪;对应时间段待配种的超期母猪;后备母猪。
  
  批次生产导入前,先要对现有批配种母猪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制定出批次生产首个轮回详细断奶和配种计划;再根据断奶母猪数、超期猪数量,确定每批引种后备猪的数量,以确保每批都能够均衡配种。
  
  后备母猪的导入,后备母猪由于初情期不固定,为确保集中时间段配种,建议使用烯丙孕素以调节其发情配种时间。
  
  需要进入批次的后备母猪需连续喂药18天,若周三断奶,后备母猪在断奶前一天停药,即周二停药,则该批次在每周六开始喂药(如下表)。
 
批次生产
  
  4、梳理工作流程
  
  批次生产实施中,不管是周批还是9天批,首先要固定生产计划,即每天上午做什么工作,下午做什么工作,时间固定后,周而复始(见下表)。并制定出各个生产环节的SOP。
 
批次生产

批次生产
  
  5、做好可视化管理
  
  5.1分区管理:批次生产导入后,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猪只转动,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分区管理,特别是缓冲区的设计,能最大限度利用好栏舍,减少转猪次数,降低工作量。
  
  5.2三色管理:抓好后备母猪源头工作,通过三色管理技术手段,做好后备母猪情期管理工作。
  
  5.3周批次管理卡:周批次生产管理表格能直观的反映当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能够对生产管理的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6、梳理饲养管理关键点
  
  母猪批次集中分娩后,加强产房饲养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批次生产
  
  三、批次生产优势分析
  
  1、提升人均劳动效率,降低猪苗生产成本
 
批次生产
  
  2、均衡生产、生产计划清晰,降低生产管理难度
  
  批次生产可做到均衡引种、配种、分娩,单批配种分娩数量固定,全年生产计划一目了然,生产效率提高。
  
  生产流程固化、工作节律性强,员工职责清晰,降低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效率。
  
  3、提高猪场生产水平与猪只上市量
  
  已分娩的15个猪场中,11个猪场批次分娩后,总仔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批次生产
  
  已分娩的15个猪场中,13个猪场批次分娩后,上市量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总仔提升原因分析:哺乳天龄越长,子宫生理性恢复越好,更利于下一胎繁殖性能提升。
  
  生产流程逐渐固化,查情配种更加集中,工作安排更加合理。定位栏饲养断奶母猪利于优饲料量跟踪和查情工作。
  
  上市量提升原因分析:批次生产导入后,产床得到最大化利用,产房周转周期在35-36天,与之前连续生产周转周期38-39天相比,产房周转更快,产能得到提升。
  
  4、工作安排合理,专业化程度高
  
  批配种与分娩时间错开,更利于线内人员联动,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工作上,工作效率高。集中发情与配种,查情与配种工作的质量有保障;单批次猪群免疫、保健、B超检查等时间固定,工作安排合理。分娩组与饲养组分工明确,分娩观察员负责产房核心工作,专业化程度高。
  
  5、降低疾病发生概率
  
  批次生产做到单批产房单元全进全出,猪苗断奶直投,减少留养带来的疾病问题。不同批次间猪群不存在交叉问题,与连续生产相比,转猪频率大大降低。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