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头条 > 内容

全国母猪、仔猪、肥猪产能上升!集团猪企仍在扩张——周期拐点未来,亏损风险加剧!

猪好多网综合整理 2025-03-02

阅读()

2024 年末至 2025 年初,仔猪市场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价格波动。年前,受集团猪企抬价、饲料成本下降以及养殖分工变化等因素影响,仔猪价格出现上涨,7kg 仔猪价格攀升至 560 元 / 头左右。

2024 年末至 2025 年初,仔猪市场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价格波动。年前,受集团猪企抬价、饲料成本下降以及养殖分工变化等因素影响,仔猪价格出现上涨,7kg 仔猪价格攀升至 560 元 / 头左右。然而,年后随着补栏需求减弱、消费进入淡季、疫病风险上升以及生猪价格持续低迷,仔猪价格大幅下跌,降至460- 500 元 / 头区间,跌幅近百元。

 

生猪行情

 

与此同时,商品猪出栏均重及宰后均重呈现小幅上升态势,大猪压栏现象有所增加。截至 2 月 21日,商品猪出栏均重达到 123.48kg,周环比微增 0.08%;宰后均重为 91.52kg,周环比上升 0.24%。同期,150kg 以上大猪出栏占比提升至 1.62%,表明部分养殖户倾向于延迟出栏。

 

标肥价差方面,开始出现周环比收窄的情况,肥猪价格优势相较于去年同期更为显著。2 月 21 日,标肥价差为 - 1.28 元 /kg,较前一周有所缩小,反映出标猪供应压力有所缓解。此外,下游屠宰量周环比回升,显示出消费端边际改善的迹象。不过,当前标肥价差仍处于低位区间,意味着肥猪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市场分化压力依然存在。

 

整体而言,短期内养殖端出栏节奏的调整以及消费需求的波动仍将主导价格走势。随着春季补栏窗口的临近,仔猪价格能否止跌企稳,或将成为后续产能变化的关键观察点。

 

生猪

 

有相关分析指出,短期内生猪市场阶段性供强需弱的格局仍将延续。不过,由于肥标价差处于较高水平,局部二次育肥进场将截流部分猪源,短期内猪价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但供给压力后移的预期将压制近月合约的上涨空间,短期需重点关注二次育肥节奏以及生猪出栏体重。

 

从中期来看,当前全国新生仔猪数量仍处于相对高位,且春节后生猪出栏体重逐步增加,预计今年上半年生猪供给量将显著增加。若上半年生猪出栏体重未明显下降,今年年中生猪养殖企业大概率将出现阶段性亏损。

 

从长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于正常水平,且生产效率同比提升。若排除疫病影响,今年全年生猪产能仍将持续释放,预计全年生猪销售均价在 14 元 / 公斤左右,上方压力位为 15 元 / 公斤。

 

在宏观逻辑方面,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以及我国CPI 走势。在产业逻辑方面,非洲猪瘟后疫病呈现常态化,被动去产能导致猪价出现阶段性波动,波动周期缩短、频率加快。养殖端规模化进程尚未结束,低成本、资金状况良好的企业继续提高产能利用率、扩大市场份额,2025 年全国市场占有率靠前的养殖集团出栏计划同比仍将增加。

 

在供需逻辑方面,生猪供给仍是主导价格的关键因素。排除冬季疾病影响,2025 年生猪供给进入上升周期。从母猪存栏量来看,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母猪存栏量从 5 月开始逐月递增,11 月末母猪存栏量达 4080 万头。2024 年 12 月和 2025 年 1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为 4078 万头和 4062 万头,虽然近两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但 2025 年 1 月同比仍增加 0.8%,达到正常保有量的 104.1%。

 

据此推算,2025 年 3 - 9 月生猪出栏量将逐月递增,且 2025 年 10 - 11 月生猪供给仍处于相对高位。另外,从生产指标来看,2024年部分头部养殖企业 PSY 提升 2%,2025 年计划提升 1%,将进一步加大 2025 年的供应压力。

 

生猪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集团猪企仍在继续扩大产能。温氏股份表示,公司初步制定 2025 年肉猪(含毛猪和鲜品)销售目标约 3300 万至 3500 万头,而其 2024 年销售肉猪(含毛猪和鲜品)3018.27万头;神农集团计划销售生猪 320 万至 350 万头,并预计 2027 年突破 500 万头,其 2024 年销售生猪 227.15 万头;重整后的正邦科技更是预计 2025 年销售生猪超过 700 万头,与 2024 年的 414.66 万头生猪销售数据相比,产能增加近 70%。

 

神农集团方面称,实体行业产能扩张与其他行业不同,企业需提前准备好土地、猪场以及人才。公司在 2023 年就确定了 2025 年产能增加的计划,除非市场波动极为强烈,否则不会跟随周期做出大幅调整。

 

在生猪养殖业,能繁母猪的数量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的供应量。有猪企计划将 2025 年能繁母猪的数量增加 50% 左右。天邦食品表示,公司 2025 年计划将根据资金情况,逐步实现 40 万头的能繁母猪目标。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末,该公司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26.18 万头。

 

大宗商品分析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 1 月,全国 196 家养殖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905.27 万头,环比上涨 0.71%,同比上涨 15.35%。对此,有生猪市场分析师认为,养殖端暂未开启去产能模式,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增长走势,周期拐点尚未到来。

 

在 “产能增加 — 供应给市场的生猪数量增加 — 生猪价格下跌” 的周期逻辑下,猪企为何还要扩产?多数猪企均表示,企业要布局未来产能,当进入 “产能减少 — 生猪供应量减少 — 生猪价格上升” 的周期时,才能够积极抢占市场。

 

规模猪企的产能在增加的同时,散户的产能却在下降。行业数据显示,市场占有率排名前 20 的猪企的生猪出栏数量占全国总量的 30.58%。从 2018 年到 2024 年,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从 49% 提升至 70% 左右;2018 至 2023 年,散户数量的降幅超过 40%。

 

生猪

 

综上所述,2025 年生猪市场形势复杂多变,短期的价格波动、中期的供给增长压力以及长期的产能释放预期相互交织。对于养殖户而言,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养殖策略,合理安排出栏节奏,提升疫病防控能力,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对于投资者而言,生猪市场的周期性波动虽带来挑战,但也蕴含着机遇,在关注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的同时,深入分析企业的产能布局、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力,方能在市场起伏中把握投资机会。而整个生猪产业,在规模化加速推进、产能结构持续调整的过程中,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唯有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产业链协同,才能实现行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综合自期货日报、中国商报等整理)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