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术驱动养殖业发展!
在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非洲猪瘟疫情的淫威下,为减少人猪接触的次数和频率,猪场普遍缺乏常规疫苗免疫的动力,多采用联合免疫,将多疫苗抗原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即混苗。
通过混苗免疫,有可能因混合不均或是免疫拮抗等问题而导致免疫失败。
明确一点:混苗≠联苗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混苗≠联苗。
联苗主要包括多价联合和多疫病联合,国家批准上市的联苗目前主要有口蹄疫多价联苗、猪三联、胃腹二联、胃腹轮三联、猪瘟蓝耳二联活疫苗和圆支二联等,这些合法的联苗经过全面的验证,可以放心使用。
联苗要考虑不同疫苗之间是否存在拮抗或干扰、免疫时机是否相似,这需要经过遗传稳定性、实验室安全和效力试验、免疫学研究、临床试验等大量科学严谨的试验,经农业农村部专家系统的审核、评估才能获批。
对于口蹄疫、猪瘟、伪狂犬旨在根除和净化的疫病,联苗的审批则更加严格,自2016年12月发布兽用疫苗研发和注册相关文件后至今尚未获批任何相关联苗。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疫苗混合之后就等同于联苗。
混苗有难度,混苗免疫前须考虑三点
由于不同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疫苗防腐剂或保护剂的不同、不同的疫苗使用的佐剂也不尽相同等因素可能影响疫苗效果,因此混苗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冻干疫苗和灭活疫苗混合更是存在各种不确定性,能否混匀、混合后是否安全有效等诸多问题都需考虑。
以口蹄疫为例,如果要用口蹄疫疫苗与其他疫苗混合,或稀释其他活疫苗,需要考虑以下三点。
首先要考虑混苗免疫的有效性,口蹄疫疫苗是油佐剂灭活疫苗,其中的佐剂、灭活剂等疫苗成份可能会影响活疫苗的抗原活性,不同疫苗抗原之间是否存在干扰或者存在多大干扰,必须经过大量的系统的动物免疫实验验证才能确定,在未得到明确实验验证之前就直接使用是存在巨大的免疫失败风险的。
其次要考虑安全性,多种疫苗混合后的安全性是否发生变化也需要用大量动物试验来验证。
第三要考虑免疫时间是否可以一致,不同疫病的流行季节、发病规律、母源抗体持续时间、免疫保护期、最佳免疫时间都不完全一样,不能一概而论,要经过认真评估。
专家表示,通常情况下不同疫苗之间的免疫常间隔1周或以上。临床上,在各疫苗的免疫时机一致时,有的也将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在同一天于不同部位分别免疫注射,其他同时免疫的很少。
混合免疫或造成免疫失败、漏免或其他安全事故
疫苗免疫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猪群,提高猪场效益。因此混合免疫使用前需要大量猪场试验,对混合接种的免疫效果和可能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以获得最佳的联合免疫接种方案,一种新的混合疫苗要经过较长的研究周期来论证。
在经过论证之前简单地将2种或以上疫苗混合进行免疫,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一方面,混合免疫可能会造成免疫拮抗,导致免疫效果减弱,或只产生其中一种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漏免。
另一方面,为求混合免疫而在非疫病流行季节或不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很可能造成无效免疫,或在疫病流行季节没有及时补充免疫造成猪场的疾病流行,导致免疫失败。
此外,不同疫苗混合免疫可能造成死猪等免疫安全事故。
因此,虽然减少免疫次数从而减少人猪接触次数频率,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非瘟感染的几率,但是不能简单地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疫苗混合之后就等同于联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