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技术 > 内容

育肥猪脱肛是什么导致的?怎么防控?

养猪管理与技术 2025-05-22

阅读()

饲料中纤维含量过低或过高,导致猪便秘或腹泻,长期腹压增加易引发脱肛。同时,突然更换饲料、饲养密度过大、猪舍环境潮湿等应激因素,也会影响猪的消化功能,增加脱肛发生几率。

育肥猪脱肛是指猪的直肠末端黏膜或直肠全层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以下是其形成原因与防控措施:

 

1、形成原因

 

• 饲养管理因素:饲料中纤维含量过低或过高,导致猪便秘或腹泻,长期腹压增加易引发脱肛。同时,突然更换饲料、饲养密度过大、猪舍环境潮湿等应激因素,也会影响猪的消化功能,增加脱肛发生几率。

 

育肥猪脱肛是什么导致的?怎么防控?

 

• 疾病因素:如猪瘟、猪伪狂犬病、仔猪副伤寒等疾病,可引起猪的肠道炎症,导致直肠黏膜组织松弛,从而引发脱肛。此外,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剧烈咳嗽,也会使腹内压升高,诱发脱肛。

 

• 品种与个体因素:某些品种的猪,如杜洛克猪,可能因其遗传特性,相对容易出现脱肛现象。另外,体质较弱、发育不良的育肥猪,其直肠周围组织的固定性较差,也容易发生脱肛。

 

2、疾病因素

 

腹泻:无论是病毒性、细菌性还是寄生虫性腹泻,都会导致猪频繁用力排便。长时间的腹泻会使肛门括约肌松弛,直肠黏膜脱出,从而引起脱肛。

 

便秘:便秘时猪排便困难,需要用力努责,这会使腹内压急剧升高,直肠在压力作用下容易脱出肛门外。

 

呼吸道疾病:如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猪在发病时会出现咳嗽症状。剧烈且频繁的咳嗽会使胸腔内压力增大,进而影响腹腔压力,增加脱肛的发生几率。

 

3、 猪自身生理因素

 

某些品种的猪可能由于遗传因素,其肛门括约肌先天性发育不良,相对更容易发生脱肛。

 

肥猪生长后期体重增长迅速,腹腔内器官重量增加,对直肠和肛门的压力也随之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脱肛的风险。

 

4、药物因素

 

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如果不合理地使用药物,尤其是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可能会对猪的肠道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泻或便秘,从而诱发脱肛。

 

肥猪脱肛的防控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

 

● 合理搭配饲料

 

○ 保证饲料营养均衡,提供富含膳食纤维的饲料,如麸皮等,以促进猪的肠道蠕动,保持粪便松软,防止便秘和腹泻。

 

○ 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科学调整饲料配方,满足其营养需求,增强猪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 改善猪舍环境

 

○ 控制好猪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为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一般来说,肥猪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 - 21℃,相对湿度保持在65% - 75%。

 

○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每头肥猪应保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一般每头肥猪的占地面积为1 - 1.2平方米。

 

2. 疾病防控

 

● 预防腹泻和便秘

 

○ 加强饲料和饮水卫生管理,防止饲料霉变和水源污染,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 定期对猪群进行驱虫,预防寄生虫性腹泻。

 

○ 当猪出现腹泻或便秘症状时,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 防治呼吸道疾病

 

○ 做好猪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 按照免疫程序及时为猪接种相关疫苗,如猪气喘病疫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等,提高猪的免疫力。

 

○ 一旦发现猪有呼吸道疾病症状,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和蔓延。

 

3. 日常观察与护理

 

● 饲养人员要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有脱肛倾向的猪。如发现猪有频繁努责、排便困难等症状,要及时采取措施。定期对猪舍和用具进行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消毒剂。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等,减少因疾病导致的脱肛。

 

● 对于已经发生脱肛的猪,要及时隔离,避免其他猪只的啃咬和踩踏。同时,要对脱出的直肠进行清洁和复位处理。

 

○ 清洁:用碘伏或生理盐水对脱出的直肠进行冲洗,去除污物和细菌。

 

○ 复位:在脱出的直肠上涂抹适量的润滑剂,如凡士林等,然后缓慢地将直肠送回肛门内。复位后,可在肛门周围进行荷包缝合,但要注意松紧适度,以能排出粪便为宜。

 

4. 选种选育

 

在选种时,要选择健康、肛门括约肌发育良好的猪作为种猪,避免使用有脱肛遗传倾向的猪进行繁殖,从源头上降低脱肛的发生率。在育肥过程中,关注猪只的生长发育情况,对体质较弱的猪只进行单独饲养,加强营养补充,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和氨基酸,增强猪只的体质和直肠周围组织的韧性。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