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
赖建兵,1972年9月出生,浙江欣宏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7年从71头母猪起家,凭借对养猪事业的热爱和不懈努力,逐渐发展至今拥有两个总占地面积460亩、猪舍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生猪出栏规模达16.5万头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园,同时潜心钻研,获得多项发明专利证书,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猪司令”。
致富不忘乡亲,他用自己摸索出来的养猪经验、良种仔猪、种猪精液和销售网络,积极帮助周围农户养猪致富,被乡亲们赞誉为“乡村振兴者”和“温暖传递者”。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1.猪场管理贵在细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产生一连串的问题。
2.猪场的技术和管理复杂而琐碎,老板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楼房猪舍使用年限到底是多长时间,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4.我做事情喜欢把它做到极致。如果还是按照传统去养猪,不去创新,生产效率难以提升。
5.智能化是我国今后很多行业必经之路,我们只是先行一步而已。
6.不论猪只处于哪个生长阶段,老板只需设定目标,确定每头猪的利润,根据利润来决定出售时机。
7.代工饲料质量不稳定,虽然我在质量方面还是下功夫把关,但是始终不尽人意。
8.只有做到成本低、卖价高,中小规模猪场包括农户,才能生存。
记者:您从1997年开始养猪,到现在已经27年时间,算得上是行业老兵,请问您是如何走上养猪之路?
赖建兵:我是无意之中进入养猪行业。1991年,我高中毕业后便去山东做小百货生意。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浙江这边开放相对早一些,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商机。我到了济南那边,生意做得还不错。
到了1996年,义乌小商品市场兴起,吸引了各地客商前来考察,一看发现原来浙江人是把这边的东西倒腾到其它地方去卖,于是跟着学起来去下海。
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市场份额逐步减少。我意识到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方式经营,恐怕难以持久。我跟哥哥商量着能不能做一个实体企业或者干点别的事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里无意中看到一则新闻:山东泰安有位做外贸的女大学生辞掉工作创业养猪。
在那个年代,扔掉外贸公司“铁饭碗”当“猪倌”,我觉得不可思议,决定亲自前往山东泰安,想去见见这位女大学生,看看她的养猪场。当亲眼见到了她投资建成的一个规模很大的猪场时,我深感震撼。我心里想,既然她能够成功转型,我作为一名男性应该更能胜任这个行业。
1996年底,我怀揣梦想回到家乡。回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浙江省农科院,我找到王津教授,他是我们浙江省中白猪育种方面的专家。
我向他请教:“王老师,如果我在青田县当地养猪,销路会怎么样?”
他说:“销路肯定不错,因为温州改革开放早,全国各地的人纷纷来打工,人口流动量大,消费量也大,猪价在全国属于最高。青田作为温州的近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王教授的一番话,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我自筹100万元资金,成立了青田县金龙养殖公司,在老家黄垟乡建了几栋能够饲养年出栏2000头生猪的猪舍。
1997年,我从省农科院引进71头母猪,开始了自己的养猪生涯。
2000年,场里聘请浙江省一位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做顾问,他每个星期过来做现场指导。通过努力,我们用了5年时间,将猪场规模发展到500头母猪。
赖建兵在猪场
记者:在当时,这个发展速度算是很快的,请问您在这些年养猪过程中碰到过哪些困难?
赖建兵:前几年还算顺利,最大的困难出现在2006年。当时全国暴发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我的猪场也中招了,500头母猪有300多头流产,损失接近100多万元。面对困难,我们没有气馁,一方面请专家指导,一方面自己摸索,该淘汰的种猪及时淘汰,重新购买后备母猪恢复生产。
我养猪已有27年,期间遇到了两次较大疫情,除了2006年高致病性蓝耳病,另外一次就是2015年猪流行性腹泻。
初期,我们尝试通过打疫苗来控制仔猪腹泻,母猪转走之后对栏舍彻底清洗,用石灰水重新粉刷消毒,同时确保人员消毒到位,但是最终发现这些措施仍然无法控制疫情。
后来,我们发现问题出在死猪处理环节。对腹泻死亡的病猪没有焚烧,只是建了个发酵池,员工把死亡的仔猪运过去倒进池子里。虽然经过消毒以后才能回到场里,但是这个过程存在漏洞。于是,我买了一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备,产房员工把病死猪和死胎拉到门口,由专门人员负责拉下去焚烧处理,这样腹泻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猪场管理贵在细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产生一连串的问题。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精心细致的管理,我们猪场经受了2018年非瘟疫情的考验,并且至今没有一次“中招”。
记者:听说您和爱人后来都进修了畜牧兽医专业,现在她负责场里技术,夫妻两人共同管理着猪场,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赖建兵:很多人认为养猪很简单,这些年下来,我的感受是养猪非常难,猪场的技术和管理复杂而琐碎,老板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赖建兵(右)与妻子潘卡丽(左)合影
在这方面,我的爱人是贤内助,我的成功离不开她的协助。她毕业于浙江丽水市工业学校,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与我相识相知之后,她放弃了原来的专业,从零开始,学习畜牧兽医知识,边学边干。
她学习能力强,先后取得畜牧兽医专业的大专、本科文凭。在养猪生产中遇到问题时,锲而不舍地去钻研,理论联系实践,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她爱思考,光是养猪笔记就记了几十本。在我们申请的几项发明专利中,都有她的独到见解。
在她的影响下,我也能沉下心来学习。2008年,我取得了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农林经济专业本科文凭,2024年取得高级畜牧师资格。
我们场也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一家人在里面亲力亲为。爱人负责场里的技术和兽医等方面,我主要负责采购销售、内部管理和饲料营养等方面。儿子从金华农校毕业,开始接触生猪养殖,我现在有意识地去培养他来接班。女儿在英国读研究生毕业刚回国,先让她到县里机关单位去实习历练,如果她喜欢,有机会也可以回到猪场,姐弟俩一起好好创业。
赖建兵(右)与儿子赖科企(左)在猪场图片
记者:青田县土地资源非常稀缺,建一个大型猪场面临着诸多挑战,请问您建这个新场总共投资了多少钱?这两年猪场盈利情况怎么样?
赖建兵: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处瓯江中下游。境内山地面积占89%,平原仅占6%,河流池塘占5%,所以得名“九山半水半分田”。
这里的地形并不适合养猪,因为是我出生的地方,很有感情,所以当时做这个决策时下了很大决心。
我们就像愚公移山一样,把两座山整个搬掉了。在土地平整、道路修建和村民搬迁等方面,差不多就花了6000万元。
我们的建设属于高标准,达到了浙江省提出的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专业化和绿色化等“六化”建设标准。
2018年在土地等相关政策完善之后,2019年开工建设,2020年母猪区引进种猪,2020~2021年开始建设育肥区,2022年育肥区建成投产。
瓯南养殖基地占地350亩,猪舍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年出栏生猪规模为12.5万头,总共投了约3亿元。同样的资金在平原地带完全可以建两个同等规模的猪场。
瓯南养殖基地航拍图
历时5年时间,去年生产母猪终于满产。2023年海口和瓯南两个基地共出栏商品猪11.1万头,销售收入2.35亿元。海口老场去年平均成本约6.8元/斤,虽然行情低迷,这个老场还挣了100多万元。瓯南新场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大、折旧费用高,所以去年亏了差不多2000万元。
虽然海口老场这些年赚了不少钱,但是新场投入太大,这个属于家庭投资,说实话,我们这几年资金压力有点大。
好在今年行情出现好转,原料价格也在走低。今年1~6月份出售生猪46580头,猪仔20337头,销售收入1.16亿元,仔猪出生成本180元/头、断奶成本290元/头,预计今年盈利情况还可以。
记者:我看场里育肥舍是三层楼房,您觉得楼房养猪跟平房养猪有什么区别?
赖建兵:为了稳产保供,因为土地稀少,加上周边环境条件比较好,有关部门建议加倍盖楼房养猪。但是,我觉得养猪还是平房好,楼房养殖存在一些缺陷,我们是没有办法才建楼房。
2022年楼房猪舍进猪以后,尽管设施条件很好,但是我们发现有猪只咬尾的现象,找不出原因。刚开始时,因为咬尾导致的淘汰率达到20%以上,现在这个比例仍然有千分之一左右。
对于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我们仔细地查找了一遍:饲养密度不大,约为1㎡/头以上;氨气浓度不高,光照不足的原因也排除了,饲料里面也没有查出问题。我问了很多楼房猪场,也有类似问题出现。
对于楼房猪舍的寿命,现在谁也说不清楚。猪的粪尿具有腐蚀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孔隙,所以会渗下去。我在2000年建了一栋四层楼的猪舍,到2020年拆掉的时候,挖掘机轻轻一推,猪舍就倒掉了,仅仅才20年时间,钢筋被腐蚀得一碰就断。我觉得楼房猪舍使用年限到底多久,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记者:我们看到您的猪场使用了专业公司的猪场智能管理系统,价格不菲,这在中小规模猪场不多见,您为什么想到这样做?现在觉得花这么多钱值不值得?
赖建兵:对于这方面的投入,我认为物有所值。我们非常重视生产数据分析,早在2015年就开始使用简易版生产管理软件。
2019年,开始采用整套系统,包括生产管理、AI巡检、智能通风、智能温控、能耗、财务六大板块。这几块都要求设备配套,如果匹配不上也没多大用处。
这家专业公司整套软件系统收费报价非常高,在我们省行业主管部门帮忙协调下,价格优惠力度比较大,现在每年还得支付6万元服务费。
瓯南养殖基地智能化猪舍一角
除了软件成本不低,在硬件设备配套方面投入更大。比如说,母猪智能下料器1500元/套,这么多母猪一下子就花了500多万元,还有300多个监控摄像头,再加上光纤级网络设备等,我们在这方面整体投资花了1500多万元。
为什么安装这套智能管理系统?我觉得如果还是按照传统去养猪,不去创新,生产效率难以提升。
我做事情喜欢把它做到极致。比如说,如何把成本做到最低,如何把整个生产成绩做到最好,本着这个目的出发,我愿意下血本把这套系统建起来,这也是降本、增效、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
虽然投了这么多,但是从生产成绩进步来看,我很欣慰,整个模块对猪场帮助很大。
首先,采用智能化以后,人员数量减少了,新招人员的素质提高了。现在猪场员工越来越难招,工资也越来越高。智能化是我国今后很多行业必经之路,我们只是先行一步而已。
分娩舍母猪精准饲喂系统照片
其次,通过对窝均产仔数、仔猪成活率与水电费等数据的解析,可以快速精准地找到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成绩,降低整体成本。
举个例子,我们的母猪区块分ABC三条线,每条线都可以进行独立成本核算,只要打开软件就能看到。比如说,A区每头仔猪落地成本是190元,B区成本只有170元,相差20元,我就要去跟踪,找场长分析。两条线一上一下距离很近,品种相同,人员配置一样,为什么你比他高20元?
人员管理有没有到位,成活率是高是低,兽药、疫苗、饲料的消耗量是多是少,水电用量相差多少?如果存在浪费,成本也会上来。只要这五个方面没有问题,成本就高不了。
通过这样逐项分析,我们不但可以杜绝下一批猪不再出现此情况,而且还可以激发这三个区块互相PK。
下一批仔猪落地成本可能会降到每头170元或者160元,成本下降了,作为老板肯定要激励他们,我们会额外地拿出一部分奖励基金进行绩效考核。比如说,对拿到第一名的管理人员奖励500元或者800元,这样下来整个猪场管理会更加高效。
第三,除了改进管理,这套系统对销售经营也有帮助。我们设定了销售价格目标,例如,如果仔猪断奶成本是253元/头,而市场价格已经达到600多元/头,那么就有了300多元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不继续养育大猪,而是直接出售断奶小猪,确保利润,落袋为安。
欣宏源猪场管理系统五、六月份PSY分析图
保育猪成本也能做到每批汇总。比如说,当前每头成本400元左右,当20公斤仔猪市场价达到800元/头时,我干脆就把保育猪全部卖掉。不论猪只处于哪个生长阶段,老板只需每个月设定目标,确定每头猪的利润,然后根据利润来决定出售时机。
以前只有等到半年或者一年以后,我才知道今年所卖出的这些猪赚了多少还是亏了多少。现在采用这套系统以后,每个月5号把前面的费用全部输进去以后,每个阶段猪的成本在软件上马上都能看到。原料、工人工资、疫苗兽药、水电及折旧等每项成本,一目了然。我就知道这个月赚了多少、亏了多少,心中有数。
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精准饲喂,一方面减少了饲料浪费,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了猪排泄,降低了粪污量。
记者:刚才在展厅里看到场里获得了不少发明专利证书,让我感到很意外,请问主要是哪些方面的专利?
赖建兵:科技在养猪行业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非常注重科技创新。经过这么多年潜心研究,现在拥有多项在行业中具有先进性的专利技术,通过将专利技术运用于生产经营中,使得公司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我们获得的专利主要是在中草药、无害化处理和猪舍环境控制等方面,自公司成立以来,获得5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性专利。
人们可能好奇,为什么养猪还能取得中草药方面的发明专利?规模猪场母猪大都饲养在限位栏里,缺乏运动,抵抗力下降。如果原料质量把控再不过关,有些毒素会残留在母猪的肝脏内,时间长了会导致母猪处于亚健康状态,面部容易出现泪斑、背上出现死皮和出血点。
我一直在想,有什么办法能把母猪体内的毒素排出去?毒素排出去之后,母猪自身抵抗力会增强,繁殖性能提高,后期药物用药量减少,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我们不断地使用中药组合配方做对比实验,不停地摸索。刚开始,中草药需要连续使用28~30天显现效果,现在已经缩短到了15天。不分产前与产后,全群母猪都可以饲喂,效果非常明显,背上的死皮和眼部的眼屎等会全部脱落,整个母猪看上去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去年,这个中药配伍组方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我们还有一项关于环保型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发明专利。以前处理病死猪,不是深埋就是焚烧,成本很高,而且污染周围环境,有时可能还会导致猪场附近存在病毒扩散的风险。我们与一家设备企业反复论证,开发出了一种使用150度生物高温处理病死猪处理后的设备,经过试验效果非常好,我们两家企业共同完成的这个无害化处理专利的申报工作。
还有一个实用新型专利是除臭技术。我们原来购买的除臭设备在启动工作时每小时消耗30度电,能耗很大,我们对其重新创新,研发出一项节能技术,现在使用时电费降低一半。
记者:您以前养猪是自己加工饲料吗?这个新场建好后,您又投很多资金与嘉吉公司合作了一个饲料厂,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赖建兵:在以前的猪场里,我们基本上都是自己加工饲料。我对饲料品质要求高,在采购玉米、豆粕、鱼粉等原料质量方面严格把关。虽然老场的设施和设备陈旧,但是生产成绩一直非常好,每年都盈利。
新场投产之后,由于饲料消耗量非常大,再按照以前的方式自己加工存在困难,所以只得找专业饲料企业进行代加工。
没想到的是,代工饲料质量不稳定,虽然我在质量方面还是下功夫把关,但是始终不尽人意。这迫使我认识到:要想把新场的猪养好,就必须自己建一个大型饲料厂。
这个饲料厂产量是年产20万吨,由嘉吉公司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在基础建设和设备选型上执行高标准,现已投资约1.3亿元,是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和现代化饲料厂。
计划今年9月份完工,加工生产也依托嘉吉公司来管理。等这个饲料厂建好以后,我们两家都会严格做好品控,这样瓯南新场的养猪成绩进一步提高,养殖成本有望逐步降低。
我自己猪场的年饲料用量大概是5万吨,剩下一部分产能考虑与周边的养殖场采用一种代加工模式进行合作,还有一部分通过嘉吉公司的技术服务团队外销给农户,通过优质的饲料和先进的技术,提高他们的生产水平,降低养殖成本。
记者:非瘟以后,行业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在继续演变,您如何看待行业未来走向?您对中小规模猪场有什么建议?
赖建兵:非瘟之后,我国养猪业发生了一场几乎是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利也有弊,大集团和上市公司的体量快速地增加,把以前的养殖周期彻底打乱了。
大家可能还记得,2023年猪价曾经在一周内疯涨了3元/斤,在达到高点后的一天内一下子又跌去2.8元/斤,让人始料不及。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对像我们这样的中小规模猪场会造成很大冲击。
非瘟之前,大家按照传统的周期思维进行养猪和卖猪,可是现在灵活经营就显得更加重要。不仅要把猪养好,还要卖好,否则也没用,但是怎么卖好确实不容易。
很多事情一体两面,这种变化也有好处。非洲猪瘟传入国内近六年时间,意外地推动了我国养猪业在数据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使得行业提前了10~15年实现了这些转型目标。通过采用先进的监测系统、自动化饲养技术和智能数据分析工具,很多养猪企业不仅增强了对疫病的防范意识和抵御能力,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站在我个人角度来说,现在第一个重点是要把自己的生产成绩提高,养殖成本降到最低,这需要不断创新且持之以恒地努力。第二个重点是多了解市场,想办法卖好猪。
只有做到成本低、卖价高,中小规模猪场包括农户,才能生存。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