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伏天以后,玉米小麦的“事”也变多了。
小麦的表现还算可控,虽然是触顶回落了,但很快又再次反弹,缓解了市场的担忧。
很多朋友问小麦的走势,以及啥时出手合适?
市场的事谁也说不好,但小编说几个点吧:
一个是小麦的关键是质量。
这也是这两年小麦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是今年的烂场雨后,小麦出现了严重的分化问题。
质量分化有利有弊,利的一方面就是利好优质小麦,道理很简单,质量分化了,自然意味着优质小麦的数量就减少了。再加上官方已给出了结论,今年小麦减产,这就使得优质粮源更成了市场的香饽饽。
但另一方面,对于质量一般的小麦来说,就得掂量掂量了。因为这意味着非优质小麦的市场活跃期也会变短,所以卖粮人要把这个节奏把握好。
第二个是看市场的买卖节奏。
一般来说,粮食刚收获时,因为量比较大而集中,所以往往价格走低。不过这两年这个魔咒也被打破了,原因一方面是这两年粮价波动较大,市场挺价惜售的心态是比较浓的。
另一方面,种植成本大增,为了保护种粮人的合理收益,政策端保粮稳粮的意图也比较明显。
所以你看在小麦收获的时候,各储备库纷纷开库收购,并且给出的价格也不低。
但是反观市场需求,其实一般,虽然饲料企业采购意向增加,但猪价走跌,养殖业需求不旺,所以多半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所以也能看出,当前小麦的价格主要还是储备收购支撑的。一旦收购结束,可能会有一波回落。
不过也不必悲观,就像上面说的,优质小麦不怕没有机会,随着年底需求增长,小麦仍有机会。
然后再说说玉米吧。
玉米最近是有点着急了,急跌了几天,这两天跌势又明显缓解。其实背后原因就两个字:上量。
上量激增,玉米价格急跌,上量骤降,玉米跌势自然缩窄。
而玉米上量之所以急涨又急跌,其影响因素也是两个字:情绪。
因为单从供需层面来看,虽然中储粮玉米投放不断增加,但是实际的影响有限,更多的影响还是在情绪层面。
因为投放增加,给市场释放的信号就是,官方要对玉米进行调控了。于是在既恐高又恐跌的心态下,玉米上量出现了急增。
但是要说今年的粮食市场至少相比起前几年来说,确实理性了很多,在玉米上量价跌后,市场很快琢磨过劲儿来了,挺价情绪再起,一夜之间上量骤降,玉米价格也马上出现了变化,跌势变小了。
这其实挺有意思的,那市场到底缺不缺粮呢?
从整体来看,理论上玉米的需求缺口是在下降的。
一方面是小麦流入饲用的数量增加,还不止是芽麦,然后定向稻谷的拍卖也成了市场的一块大石头,还有进口玉米,虽然短期到港延迟,但这是明显的压力后移。
但是阶段性的供应紧张也是存在的,尤其是当前玉米正处于一个传统的青黄不接的时期,各方库存都偏低,所以一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市场的反应也就比较敏感。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天气。
这两年天气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比如前年,玉米临近收获的时候,东北地区就遭遇了几波暴雨袭击,导致玉米直接减产。
再比如今年的小麦也是,在收获的时候遭遇强降雨,出现了质量分化,也一改小麦之前的颓势。
所以,今年的玉米会不会步小麦的后尘,这不好说。目前的墒情还算平稳,不过按照之前的特点,极端天气的影响往往发生了临近粮食收获的时候,所以这也成为了今年玉米市场的一个炒作的点。
不过小编觉得,这也不全是炒作。抛开天气不说,今年玉米的局面也不会太宽松。
一是国内方面玉米和大豆争地,本身就限制了玉米的量,虽然有替代来补充,但到底有限。
二是小麦质量分化后,价格坚挺,有小麦作底,玉米也不会太差。
但是这个波动过程肯定是非常频繁的,这就十分考验持粮主体的判断了,所以今年的玉米生意挺费神的。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