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对话王洪燕!作为饲料企业,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添加剂的评估和选择?

曦曦博士 2022-09-20

阅读()

话说饲料禁抗两年来,“替抗”添加剂的评估一直是行业关注的一个话题。对饲料企业而言,添加剂产品的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门必修课。

 王洪燕

 

话说饲料禁抗两年来,“替抗”添加剂的评估一直是行业关注的一个话题。对饲料企业而言,添加剂产品的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门必修课。

 

今天的曦曦说,我邀请到了一位在这门课中有着很多实践探索和思考的嘉宾:瑞孚饲料的王洪燕。洪燕姐从中国农大动物营养学研究生毕业后,在饲料行业已有26年一线经验;创立瑞孚饲料以来,作为董事长和技术带头人,管理和技术两手抓,两手都硬。她笑说,就像语文和数学,我把它俩也当做我要修的两门课。

 

听起来容易,但同为创业人,我知道要做到、要做好其实很难。这期录制时我一度非常感动,洪燕姐的分享温柔又有力量,诸多共鸣。

 

Q. 你的故事

 

王洪燕: 我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比较简单,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专业。为什么会选择动物营养专业呢?说来惭愧,这本来不是我的高考第一志愿,但慢慢发现,无论是专业的前景,还是我个人对这门学科的喜爱程度,都是在冥冥中走到了对的地方,算是“上错花轿嫁对郎”了。

 

毕业后,我先在一家外企饲料企业做了7年多的技术经理。2003年,和我的先生,还有几个同事一起,我们创立了天津瑞孚饲料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有六家生产基地,主要聚焦在生产猪的浓乳预和生物发酵饲料。现在,我是公司的董事长和技术带头人。

 

瑞孚饲料

瑞孚饲料成立于2003年

 

Q. 饲料禁抗两年多了,分享一下这两年的关注重点吧

 

王洪燕: 无论禁抗与否,底层逻辑其实是不变的。我先说说这个底层逻辑、关注重点的来源吧:

 

一个饲料产品的定位主要是两个维度,横坐标是功能、效果,纵坐标是成本、价格。而市场,则是这两个坐标组成的平面空间。我们的产品,无论禁抗前后,都不是独立存在于市场上的,而是与同行的产品在市场上一起存在的。

 

站在用户视角,理性来看,是基于「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在选择产品。站在价值链视角,饲料是养猪的首要生产资料,是要能承载「猪的营养需求被满足」和「用户的降本增效需求被实现」这两大需求的。

 

基于这个底层逻辑,在饲料禁抗后这两年,我们重点关注的和主要是4个方面:

 

1)面对饲料禁抗,饲料企业如果想维持产品的定位不变,首先要保证维持原有的使用抗生素时的功能效果,比如这些常规指标要保证:肠道健康、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产奶等生产性能。

 

2)众所周知,饲料中的抗生素难以替代,不仅仅在于其使用效果,更重要的是抗生素的性价比。所以企业其次关注的重点,就是希望无抗后的产品,成本和价格不要增加太多。

 

3)对养殖户而言,在饲料禁抗、养殖减抗的背景下,养殖户除了要面对以往的呼吸道疾病的挑战,还要面对蓝耳、圆环等免疫的抗体产生不理想时继发感染造成的高死淘率,以及梭菌、细胞内劳森菌等疾病高发的困扰。在这方面,饲料产品如何能给养殖户减少死淘做些价值,也是我们需要考虑和关注的问题。

 

4)养猪是一个周期性行业。禁抗的两年期间,也叠加了猪价的周期性波动。猪价低和猪价高的时候,养殖户需求是不一样的:

 

猪价低的时候,养殖户的需求自然是少亏一点是一点。以生长猪为例,要做到的对应的经营关键指标是「斤猪成本」低,生产性能关键指标则是「料肉比」好。

 

而猪价高的时候,养殖户是赚钱的,那便要做到效益最大,需求就变成了如何赚更多的钱。还是以生长猪为例,对应的经营关键指标就是每头猪的利润最大化,对应的生产性能关键指标就变成了生长速度快、日增重快。

 

猪价周期、原料高涨、非洲猪瘟、饲料无抗...这几项共同叠加后,行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就很高。降本和增效,有时候是一码事,但有时候,却是有主次之分的。在这个方面,饲料产品如何“动态地”帮助养殖户实现降本增效需求,是需要着重考虑的。

 

Q. 作为饲料企业,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添加剂的评估和选择?

 

王洪燕: 我也常常在思考,添加剂在我们饲料中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存在?

 

在我的理解中,添加剂是饲料无抗后帮助饲料企业实现上面讲到的几个关键目标的重要工具;而做好添加剂的评估和选择,也是饲料企业产品质量差异化的重要组成。

 

不同的添加剂有不同的评估与选择的方法;不同的企业,也会有各自的评估流程。在这里,我想分享三个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点和难点:

 

1)理清自己的具体需求

 

对于“替抗”添加剂,行业中目前有两个共识:一是需要多种添加剂组合应用,才有可能替代抗生素;二是添加剂的使用效果变异很大,不如抗生素稳定。

 

那么,如何才能使选择出来的不同添加剂达到1+1>2的协同效应?如何提高添加剂在不同应用场景情况下的效果稳定性呢?这就需要我们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先有自己明确、清晰、具体的需求,再根据需求来匹配和评估添加剂,而不是反着来。

 

这一点,听起来好像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要找到自己的具体需求其实并不容易。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如同一个多级漏斗一样,随着工作的进展,不断接近最终找到自己的具体需求。

 

来举个例子吧 —— 

 

我们要找到一个给断奶仔猪代替抗生素的添加剂,这是一个具体需求吗?

 

不是的。

 

问问自己,我们到底是要替代抗生素的什么功能呢?是抗腹泻?提高采食量?降低料肉比?还是提高猪群健康度和整齐度?亦或是提高猪群皮毛光亮等其他方面的作用呢?  

 

那么,我们需要一个有抗腹泻效果的添加剂呢?这还不够具体。

 

什么样的断奶日龄?什么样的断奶体重?什么样的饲养条件?什么样的日粮配方背景?什么样的日采食量情况?已经用了哪些抗腹泻手段?与哪些添加剂协同作用?断奶后4-7天是腹泻高峰期,这个期间最高腹泻率控制到什么标准?试验期间整体的腹泻率控制到什么标准?...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明确的点。

 

找到了自己的具体需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缩小评估产品的范围,同时还提供了具体指标来验证评估出来的效果到底是否满足了我们的要求。所以, 需求越具体,添加剂的评估和选择就越准确,也越有效。

 

2)充分了解添加剂产品信息

 

添加剂企业是添加剂产品的研发者,肯定更懂自己的产品,也更能说清楚自己的产品。想要更有效地进行添加剂的评估和选择,我觉得饲料企业应该认真向供应商学习和了解产品。

 

系统地看,一个添加剂产品,可以有很多视角:

 

供应商自己视角的产品组成、工艺、品控、特点、作用机理等;

 

第三方视角的背书和验证;

 

竞争视角的同行比较优势;

 

用户视角的功能、效果和收益。

 

做为添加剂企业,能把这些都做清楚、说清楚是非常不容易的。既需要投入,又需要时间的积累。

 

做为饲料企业,当了解到的添加剂产品信息不够时,容易把产品的作用机理当成添加剂产品选择的理由。比如作用机理是“改善肠道健康”,就得再问一问:改善的程度是否突破了阈值?能否满足企业需要的产品功能、效果,或者成本、价格?这些都是需要重点讨论和研判的。

 

3)算清楚 「投入产出比」

 

这是在添加剂有效评估与选择中,饲料企业所不能缺省的一项工作。

 

添加剂的种类有很多,每个种类又有很多的供应商。添加剂企业可能会做自己产品的“投入产出比”,有时也对标同行,这些可以供我们参考。但是,只有饲料企业自己,才有机会在自己的产品定位系统下,评估出给定的成本应该花在哪里,才是投入产出比最大的。

 

Q. 对于添加剂评估的动物试验,你们的流程和原则是怎么样的呢?

 

王洪燕: 在说动物试验之前,要知道,动物试验耗时、耗力、耗资金,尤其在非瘟后,生物安全很严格,符合试验条件的试验猪群非常有限。因此,只有通过前期筛选和实验室评估后的产品,才会考虑进行动物试验。

 

在做动物试验之前,我会查看以往发表的同类产品的SCI论文,以及厂家自己做过的动物试验情况,综合判断能否通过动物试验评估出效果和差异,思考可能在动物的哪个阶段、通过哪些指标评估出效果和差异。

 

决定开展试验之后,在动物试验设计上也要花一些心思。由于我们一般是在商业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所以与供应商、科研院所的动物试验设计,会有些细节的不同。

 

这里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心得 —— 

 

1)试验动物的选择和分组。

 

商业条件下的猪场,每栏猪的数量常常都在10头以上,甚至20头。但是在猪群数量有限的条件下,为了有尽可能多的处理组,很容易导致每组的重复数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保证每组的不同重复间的猪群有可比性,这要优先于「每个重复的猪的变异性小」这件事儿。

 

不过,这样分组也容易导致最后结果分析时,不同处理间没有统计性的显著差异。但如果做好分组、做好试验过程中的精细跟踪,还是可以获得一个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当然,很多时候,还要多做几次评估试验来看一致性如何,有时候还需要在添加剂加入后把它再拿掉看看是否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这,是一个持续的评估过程。

 

2)是否要剔除病弱猪?

 

商业条件下的猪场做添加剂评估试验时,有时我们会纠结要不要剔除病弱猪,误以为带着病弱猪试验,更能模拟实际的养猪情况来评估添加剂。

 

我认为,除非要评估的添加剂本来就是针对病弱猪做的,否则就一定要剔除病弱猪。因为猪群体量本来就不算大,病弱猪的个体问题,会导致添加剂的效果评估偏差,甚至造成误导。究竟所评估的添加剂是针对健康猪还是病弱猪,一定要分清楚。

 

3)仔猪腹泻模型

 

替抗之后,大家最常做的动物试验是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的评估。在商业条件下,我们不推荐使用攻毒试验模型,因为太容易造成仔猪大面积死亡啦;但是如果对照组本身就没啥腹泻问题,也就评估不出来添加剂是否真实有效果,这试验就是费时费工费钱费力了。

 

那怎么办呢?我的经验是,要想办法“制造”温和的腹泻模型。比如:选择断奶后 4-7天的断奶仔猪,利用冷应激、或使用高蛋白、不易消化蛋白的日粮,来制造出温和腹泻模型。这样的模型可以随时纠正,不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又不至于因为个别猪的问题导致对整个添加剂的评估不够客观和公允。

 

4)基础日粮的配方设计

 

与使用常规经典的玉米豆粕试验日粮不同,要评估的添加剂与日粮配方的营养水平、原料组成、加工工艺、以及使用的添加剂,是有互作的。为了加快试验评估的进程,减少试验次数,对照组基础日粮,我们一般会选用企业的「标的产品」来做。

 

Q. 合理设计动物评估试验,最重要的点是什么?

 

王洪燕: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准确了解各阶段猪的生理特点,了解各阶段猪主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了解生产现场的实际操作细节;同时,多角度了解待评估添加剂的预估作用效果,才能合理设计动物评估试验、找准评估的指标和视角。

 

我举两个例子吧 —— 

 

例子1:替代氧化锌的添加剂评估

 

替代氧化锌是目前国内外都很关注的热点。在国内,一些企业也在提前研发、选择替代氧化锌的添加剂。如果评价的指标局限于腹泻率、日增重等生产性能指标,就会感觉氧化锌替代是不难的。但其实,氧化锌有一个强大的功能:大幅度减少仔猪断奶后2周-4周这段期间的死淘率和发病率。

 

如果在评估替代氧化锌的添加剂时,没有将这个时段的死淘率作为重点的话,那么评选出来的替锌添加剂,实际上还是替代不了的。

 

图片

引发断奶后死淘率的因素

(Gebhardt et al. 2020,https://doi.org/10.1093/tas/txaa068)

 

例子2:减少哺乳母猪夏季热应激的添加剂评估

 

这也是一直以来的热点话题。对于夏季热应激试验,我们记录和分析的生产性能指标常常包括:哺乳母猪采食量、小猪断奶重、母猪的体况损失、断奶后7天的发情配种率等等。

 

针对这些指标,除了考虑胎次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我们提前设计、并在试验中关注和分析的,比如:

 

产后无乳、乳房炎、子宫炎的母猪,是否要剔除试验?

 

产仔数的多少会影响母猪的采食量和产奶量,如何分析?

 

母猪带仔期间会有寄养,每头母猪如何根据断奶小猪数的不同来分析以上指标?

 

围产前后,可能还需要加入便秘程度的分析。有粪便的母猪,可以根据粪便评分来评价,但对于没有粪便排泄的母猪,如何分析评价肠道转运能力?

 

哺乳母猪群的整体健康度,既可能影响添加剂对母猪潜力发挥,又可能带来更好的相对效果,母猪群的健康度因素如何参与到指标的分析评价中?

 

图片

田间条件下,评估饲料添加剂对于热应激下初产母猪的影响 - 试验设计和采样检测概述(https://doi.org/10.3390/antiox11030593)

 

这些,都是我们在做动物试验时候需要考虑的细节。而正是因为这些细节,可能会导致添加剂评估的结果存在偏差。

 

在我看来,评估和选择做好了,添加剂是非常有投入产出性价比的,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Q. 在您眼中,什么样的添加剂产品是有潜力的呢?

 

王洪燕: 这是一个million-dollar question啊!

 

回到前面提到的饲料企业产品定位的两个维度,我觉得添加剂产品也是一样,有潜力的产品要做到这两点:

 

1)从需求出发,在养猪的某个刚需的降本增效的使用场景中,功效出众。

 

2)在同类添加剂中,有更好的投入产出比。

 

Q. 关于如何更好地支持饲料端、养殖端,您对添加剂供应商会有什么建议呢?

 

王洪燕: 首先是技术人才。添加剂企业是饲料和养殖的上游企业,需要技术含量高,人才密度大。

 

在我看来,添加剂企业需要三类技术人才:1)产品专家;2)产品的作用机理专家;3)产品应用的专家。这些人才可以是企业自己培养的,也可以是合作的。站在用户的视角,把这三类专家要做的事儿做好,添加剂企业才能做出更好的产品,更好地服务好饲料和养殖端。

 

第二,希望添加剂企业可以多做一些在饲料和养殖企业使用场景下的,添加剂产品的功效和投入产出的研究。这样,饲料和养殖企业在做评估时,就是做验证工作了,可以少一些对于添加剂本身价值的探索和挖掘,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效率会更高。

 

Q. 工作中你最喜欢用的参考资料或者方法

 

王洪燕: 有几个方法是我喜欢用的:

 

带着问题查阅相关的SCI论文;

 

对于感兴趣的主题,我喜欢去听听技术专家的讲座或者读读相关的文章;

 

与想了解的添加剂公司的资深产品经理、技术专家交流。

 

这就相当于是“站在巨人的肩上”了。然后我会根据所学的来帮助自己寻找答案,或者把所学到的知识增加到自己的技术认知和技术体系中。

 

知识是无穷的,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能够有效又能够节约时间呢,我觉得是需要有目的去学习和查找,并学以致用。

 

Q. 如果可以对刚毕业的自己提一个建议,你会说什么呢?

 

王洪燕: 自己努力成为高手很重要。如果有机会可以带出一个高手团队,价值会更大。

 

Xixi: 录制结束后,我们还聊了好久天。记得洪燕姐说,她的一个工作习惯是做一件事,就要落实到不能再落下去,把它做彻底了。这样的习惯在技术精进上会有很多收获,同时,做好一件事情本身也会给自己带来可以迁移的力量感。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