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六和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樊福好:中国养猪看广东,广东猪业何时再创昔日的繁华?

玖卦文化传播 2022-08-16

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广三保,深圳光明,深圳农牧实业,深圳粮油坪山,东莞粮油塘厦、大岭山、王将、兴泰等养猪企业风起云涌,各领风骚。

我奶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她告诉我:长大以后要讲实话。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广三保,深圳光明,深圳农牧实业,深圳粮油坪山,东莞粮油塘厦、大岭山、王将、兴泰等养猪企业风起云涌,各领风骚。广东养猪业走在了中国养猪业的前头,可谓是中国养猪业的排头兵,以至于坊间流传:中国养猪看广东;甚至行业经销商们也常说:得广东得天下。

 

生猪养殖

 

随着深圳、东莞的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两地的养猪业逐渐衰落。部分企业迁移到阳江、河源、茂名等地。在迁移的养猪企业中,有些逐渐壮大,但大部分日渐萎缩,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在广东的猪业发展史上,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的数量曾经长期处于领先的位置,那段日子可以说是广东猪业引以为傲的时光。只可惜好景不长,外省的养猪企业如涛涛江水一般汹涌而至,广东猪业日渐衰微。分析原因,不外乎就是这么几个:

 

1.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活力,省、市畜牧主管部门躺在功劳簿上,外行领导内行,热衷于数字化游戏,沉迷于数字和报表,不劳而获,不思进取,无所事事,做一做表面文章。省畜牧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不畅,比如曾经颁发了很多重点生猪养殖场的牌匾,到头来遇到当地政府的拆除任务时,这些所谓的重点生猪养猪场毫无抵抗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城市人可以养猫、养狗,不让农民养猪、养鸡,全国各地到处是禁养区,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不曾有的现象。

 

2. 省、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产业技术体系长期沦为行政机关的附庸,没有自己的主业,业务经费需要依靠行政的施舍,不担当,不作为,靠天吃饭,日日躺平。人员组织结构涣散,不能各司其职,任人唯亲,山头林立,学阀横行,拉帮结派成风。尤其是畜牧管理和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联手起来搞舆论封杀,报喜不报忧,听不进逆耳忠言,地方专业媒体诚惶诚恐,被逼养成了歌功颂德的习惯,以弘扬正能量为借口不允许专家发表不同意见,删帖成风!

 

3. 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曾对广东养猪业(包括温氏)的发展进行了很好的规划和引导,可谓功不可没。但是,如今的养猪行业协会缺乏活力,发几次倡议书,开几次不痛不痒、老调重弹的研讨会。养猪行业协会已经彻底失去了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沦为管理部门瞎指挥的另外一个隐形手段。近几年,养猪协会不务正业,高频度召开期货和金融会议,偏离了行业引导和技术指导的正轨,养猪协会专家委员会也形同虚设。

 

4. 闻名遐迩的广东省种猪质量比赛长期处于停办状态。当初举办种猪质量比赛时,各养猪企业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种猪质量快速提升。广东的种猪比赛就像养猪行业的晴雨表,就像指南针,养猪人有目标、有方向感。而停止了种猪质量评估工作,就失去了横向比较,各地的种猪场就像无头苍蝇似的乱飞乱撞。种猪是养猪业的金字塔,种猪质量的下降导致广东养猪业停滞不前,甚至大大退步。

 

5. 畜牧与兽医两张皮。兽医主管部门和技术部门不重视疫病净化,工作流于表面,无疫小区的牌子随意发放,搞闭关锁国,区域保护,禁止外地生猪进入。购买种猪、手续繁琐,部分管理者昏庸无道,私开检疫票屡禁不止。地市级的兽医部门失去了上级部门的指导,各自为政,消极应对非洲猪瘟大面积污染的局面。非洲猪瘟进入广东之后,疫情就像决堤的洪水迅速蔓延至全省。民间传言:在官方兽医的微信群里竟然禁止谈论非洲猪瘟等话题,可谓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生猪

 

总之,系统性的不作为是广东猪业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事已至此,希望广东养猪同仁和决策机构痛定思痛,不要再自我陶醉,更不要自我麻醉,奋起直追,高举“高质量发展”的旗帜,再创广东猪业昔日的繁华!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