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令人难忘的2021年就要画上句号。如果问养猪人,2021印象最深刻的无疑就是颠覆性的猪价行情。回到一年前的此时,整个养猪业都处在一种高歌猛进的气氛中。巨头们喊出的出栏目标一个比一个夸张,中小散户同样也在一边数钱一边盘算接下来还要扩栏多少。笔者当时曾经就2021的猪价预测调研过若干行业人士,许多人想的是再把握一年的好行情,少部分人也仅仅是觉得是该跌一点,但依然可以稳定赚钱。
可惜现实很快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我们现在回顾2021年的猪价走势,甚至会发现这种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时刻竟然还有两次。
第一次大跌眼镜自然是没人想到从二季度开始猪价会经历如此大幅度的下降,而且跌势延续到了整个三季度。正是由于2021年初时业内普遍认为生猪高价还能持续至少一年的时间,养猪户继续保持饲养大猪的习惯。部分投机的养猪户还在5、6月份猪价跌到10-11元/斤时进行了二次育肥。然而不幸的是由于生猪产能的恢复,叠加大肥存栏量的激增,以及全国猪肉消费淡季等因素,致使生猪价格遭遇踩踏,价格大幅下降,最低时跌至“5元时代”,最严重时一头猪要亏损2000元以上,上至巨头下至散户每一个人都遭受巨亏。说到5元,可能会有人提出,并非所有人都大跌眼镜,陶一山就成功预测了。的确陶总确实预测到了这个价格,然而我们发现,唐人神的三季报却也难逃巨亏,大概即便像陶总这样能做出神预测的人,身在当初的全行业扩张狂潮中,也很难逆势而行吧。
第二次大跌眼镜,则是在一片惨淡的10月初,猪价却悄然开始了强力反弹,10月中旬开始的这一波的上涨可谓迅猛,不到一个月就让猪价从5元回归了“9元时代”。可惜的是许多养殖户早在这之前,就开始了大量淘汰母猪,没有等到回血便认亏出局。另一个典型例子则是,众多上市猪企在猪价最低的10月初,却卖出了历史最多的猪,这波集体踏空,也可以说明当时行业整体对于后市猪价是何等的悲观。而对于猪价的这波上涨业内普遍认为是进入四季度后猪肉消费的回升带动的,但养殖端产能的下降也有一定影响,虽然总的生猪出栏量可能并没有明显减少,但是生猪出栏体重相比2021年的一、二季度已经明显下降了,再加上进口猪肉量的下降,以及猪肉消费的大幅度回升,多因素叠加致使生猪供需关系发生转变,猪价迎来较大幅度的上涨。
扫走2021年这一地的碎眼镜,吸取了此前的经验教训,养猪人能够对2022年的猪价看的更清晰了吗?笔者近期也同样和不少行业人士交流了对2022年猪价的看法。相比于一年前的众口一词,如今预测的分歧大了许多。不过笔者却想提醒一下各位,2022年的猪价同样潜藏着让人大跌眼镜的时刻。
第一种论调是觉得2022年春节过后猪价又将大跌。
不少猪场和专家都认为,2022年一季度的猪价会再次大幅下降。理由是,按照生猪养殖周期推测,2022年一季度将是此轮猪周期中产能释放量最大的时间段,再加上春节后猪肉消费的断崖式下跌,猪价很有可能遭遇惨跌。
这一分析也不无道理,但如果我们反思2021年猪价让人大跌眼镜的原因时,就会意识到最终猪价的走势和预测相反,反而是因为所有人都随了大流,上半年大家都认为猪价不会跌,所以压栏大肥、二次育肥横行,导致猪价惨跌,下半年又认为猪价完了起不来了,纷纷加快出栏节奏,结果导致四季度生猪出栏量下降,猪价反而上涨了。
同理现在大家都觉得2022年一季度在供多需少的背景下,猪价是很难上涨的。但实际上大多数养猪户都会趁2021年四季度猪价相对较高时出手,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截至2021年10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3023万头,月环比增加20.48%,同比增加110.9%,历史对比来看,规模以上定点企业生猪屠宰量达到了最高水平。不仅如此,上市猪企又到了每年出栏量最疯狂的一个月,大部分还没完成年初目标的猪企为了股价,往往会在12月爆发出惊人的出栏数字,这些因素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透支2022年3、4月份原本的生猪产能。最终的结果也许是春节过后猪价依然平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