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仇华吉:非洲猪瘟带给我们的反思——防患于未然、止病于未发!

仇华吉 2021-10-25

阅读()

10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传染病研究室主任、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仇华吉研究员作了题为《非洲猪瘟带给我们的反思》的报告,高屋建瓴,字字珠玑,分析了当前我国养猪业产能恢复与疫情形势,总结了非洲猪瘟带给我们的反思,描绘了我国养猪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片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第十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暨世界猪业博览会于10月20-22日在重庆隆重举行。10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传染病研究室主任、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仇华吉研究员作了题为《非洲猪瘟带给我们的反思》的报告,高屋建瓴,字字珠玑,分析了当前我国养猪业产能恢复与疫情形势,总结了非洲猪瘟带给我们的反思,描绘了我国养猪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传染病研究室主任、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仇华吉研究员

 

以下为大家分享报告笔记:

 

一、非洲猪瘟流行现状及其给行业带来的影响与思考

 

当前,我国非洲猪瘟呈现病毒污染面广、疫情多为散发性、流行病学趋于复杂化、“疫苗毒”防控难等特点,给养猪业带来深远影响和巨大冲击。一方面,使得疫情防控难度加大、防控成本和压力上升、猪场的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剧、种猪性能参差不齐、优良地方猪种保种更加困难;另一方面,非洲猪瘟疫情的肆虐也给行业在养猪防病理念、布局设计、生产运营上带来了正面的变革。

 

图片

 

面对非洲猪瘟,养猪人需要思考:养猪的初心,要回归本原,以猪为本;防控疾病的精髓是防患于未然、止病于未发;有效防非要基于系统思维、多管齐下;降本增效应减耗降本、提质增效;熨平“猪周期”需要重建兽医防疫体系,避免重大疫情周期性发生;兽医要致力于动物健康和管理;动保行业要转型升级,为无抗健康生态养殖服务;猪不能与人争粮、集团不能与民争利,养猪行业要走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全产业链之路。

 

二、非洲猪瘟防控策略及存在的误区

 

非洲猪瘟防控流派/模式虽多,但总的来说可以总结为两个理念/方向,即眼里唯有病毒(切断、切断、再切断),眼里只有猪(目中无毒,一心养猪)。

 

对于非洲猪瘟“疫苗毒”的防控,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发现:关口要前移(减料、沉郁、智能监控)

 

检测:方法要升级(筛选、优化)

 

诊断:临床+核酸和抗体检测(多方证据、综合诊断)

 

防控:措施要成体系(多管齐下,控源头、抓关键、防交叉、重健康)

 

此外,当前在非洲猪瘟防控中主要存在过度消毒、过度检测、忽视猪群健康、滥用保健产品、操作冗繁、抓不住关键点、忽视一线员工的身心健康与生活福利等误区。

 

猪群的健康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成效极其关键,非洲猪瘟的防控不是简单的阻断,更应该重视生物安全。无论是非洲猪瘟防控,还是生物安全,都必须科学、精准、简单、可操作、重实效、人性化,其中人性化是生物安全的根基,以牺牲一线员工的健康为代价来建设生物安全是不可持续的。

 

当前生物安全存在一些难点,在行情低迷期问题会更加突出,仇老师也提出了应对思路:

 

团队不稳定、人才留不住——人性化

 

步骤太繁琐、执行不到位——简单化

 

标准不统一、操作不规范——流程化

 

无效消毒多、交叉污染重——精准化

 

物资进场频、处理不充分——批量化

 

效果难评估、好坏靠感觉——实证化

 

“拔牙”不及时、病毒已扩散——关口前移

 

毒株太复杂、病毒难处理——体系升级

 

三、当下养猪业形势与挑战

 

行业已基本具备防非能力,但防非成本偏高。

 

产能基本恢复,但消费偏弱,供需相对失衡。

 

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中,后续冻肉进口动能不足。

 

猪价已进入猪周期下行阶段,处于箱体震荡中,近期可能出现反弹,但很难反转。

 

疫情依然是影响行情的最大变量,但造成猪价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养猪行业主要面临的挑战有:行情低迷,生物安全投入大、压力大、风险大,非洲猪瘟“变异株”的威胁,饲料原料依赖进口、不可控因素多,限抗禁抗,主流猪种选育、地方猪种保护、特色猪种培育的种源安全等。

 

四、低迷行情下猪场的降本增效策略

 

    仇老师认为差异化竞争,走健康养殖的道路、生产安全美味的猪肉才是最终的出路。

 

    在当前低迷行情下,养猪人惟有苦炼内功、夯实根基、守住底线,方能熬过行业寒冬、迎接未来行情,可采取以下降本增效措施:简化生物安全(科学化、精准化、实证化、人性化)、优化种群结构(适当缩群、选优淘劣)、实施种猪疫病净化、提高生产效率(包括人员工作效率、设施设备运行效率、生产管理效率、饲料利用效率、母猪繁殖效率、商品猪生长效率等)、优化生产管理流程、精简疫苗免疫和药物“保健”程序、使用新型技术提升管理效率、注重人才团队的培养、打造产业链、走差异化和品牌化经营之路等。

 

    养猪企业用科技赋能养猪业,可从如下几点着手:

 

向生物技术要饲料

 

向微生物要优质蛋白

 

向机械化、自动化要工作效率

 

向人工智能、大数据要管理精准度、科技创新资源

 

向信息化和互联网要市场

 

向粪污要资源

 

养猪企业要度过寒冬、穿越周期、持续发展,要深入思考,把握几个关系:生物安全与健康养殖的关系、降本与增效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大(量)与做强(质)的关系、专精特新与全产业链的关系、绩效管理与人文关怀的关系、当前任务与长远目标的关系。

 

最后,仇老师对我国养猪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期待我国养猪业在未来可以成为最具有前景的产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特色的华系种猪,提供充足、安全、美味的猪肉,发展生态农场,建设富美乡村。未来,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生态化、福利化养殖是实现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养殖强国的必由之路。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