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成辉:顶压逆行、勇敢坚守者最值得尊敬

农财宝典 2021-02-10

阅读()

非洲猪瘟带来中国农牧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行业基本已进入与非洲猪瘟抗争的相持阶段。在复产与扩产主旋律下,一场洗牌正在上演。

非洲猪瘟带来中国农牧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行业基本已进入与非洲猪瘟抗争的相持阶段。在复产与扩产主旋律下,一场洗牌正在上演。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有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突飞猛进。

 

天康生物在2020年表现不俗,各业务板块都迎来了突破。饲料业务产销近200万吨,同比提增44%;制药业务大型P3级实验室通过国家农业部验收,疫苗产品受到业界的由衷认可而被更加广泛应用;食品养殖板块迎来迅猛增长,在整个2020年营业收入50亿元,同比提增150%,生猪出栏135万头,年末基础母猪存栏12万头,各项指标都收获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猪价

 

2020年是天康生物“2018-2020年”三年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三年里,天康已由单一区域为大、为强向全国展开布局,向人才高地、资源高地、技术高地挺进。天康生物圆满完成此阶段发展规划目标,并有了更新高度和愿景。

 

2021年是天康“2021-2023年”新三年规划的起始年。通过反复推演、多重考量,天康对企业未来三年发展进行了规划。目标到2023年末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利润总额30亿。其中:食品养殖业务全区域布局实现500万头生猪出栏能力;生物制药业务收入翻番,研发推出3-5个世界级、国家级领先技术的疫苗产品;饲料业务实现产销500万吨,拉通北方各个省区,反刍料业务争做全国第一;玉米仓储业务及蛋白油脂业务行地理之便,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供应商和棉籽蛋白(粕)供应商。

 

值2021年新春来临之际,《农财宝典》新牧网《新年问大咖》栏目特邀天康生物总经理成辉先生,回望2020年,畅想2021年,为农牧行业送上新春祝福。

 

图片

 

如果只用一句话,您会如何形容自己的2020年?2020年哪个时刻令您记忆最深刻?

 

成辉:“你有你的计划,但世界另有计划。”

 

如果说非洲猪瘟是洪水猛兽,那新冠疫情的到来便如同“天外来客”,携不祥而至,给世界敲下了暂停键。

 

在庚子年的钟声敲响不久,全国就面临着新冠疫情的惶恐,而新疆更是经历了两次长时间封闭。我们作为民生行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人员难召回,物流停运,生产物资和原料来源得不到保障,那一段时间电话每时每刻都在响,怕错过好消息,更担心听到无法解决的坏消息。

 

记忆最深刻的还属7月11日-8月25日,第二次疫情封闭时,公司主要管理人员按照防疫要求,在办公楼内统一封闭了45天,大家同心齐力,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仿佛回到了天康创业之初,我们同吃同住同工作的场景又再次重现,这让我感受到了非常时期下的温暖和坚定。

 

您如何看待“双疫”对中国农牧业的影响?后疫情时代中国农牧业将呈现怎样的新业态?

 

成辉:“双疫”是对养殖业一次重大的考验,尤其是非洲猪瘟疫情,让很多养猪人倾家荡产退出历史舞台,但这个产业不会没落,中国养殖业反而会在世界养猪行业里更具竞争力,发端更多的前沿科技和新工艺。疫情也只会是加剧行业的整合,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更快的迈进。这个方向这种业态早已确定,只是因为“非瘟”而速度更快了。

 

您判断当前的全国生猪产能恢复情况如何?预计2021年猪价走势,最高最低各能达到多少?

 

成辉:生猪产能恢复是必然的,具体的数据还是由国家相关权威部门公示的为准,我无法进行准确判断。在年初(1月8日),我国也推出了生猪期货,我想这其中的价格波动是有代表性的,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

 

您如何看待行业的价格周期的转变,这其中蕴含了哪些挑战和机遇?

 

成辉:受环保整治、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百年难遇的猪价红利使活着的生猪养殖企业享受了一波业绩福利。生猪养殖是个强周期的行业,这是从事养殖企业的共识。在面对价格周期的演变中,要思考如何规避价格周期变化带来的挑战。

 

1.现阶段国家已推出生猪期货引导养殖预期,因此利用期货工具规避生猪养殖的价格周期将成为新机遇。

 

2.迎来智能养殖发展加速期。为保持养殖业务持续竞争力,把猪养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现有规模性企业逐步探索进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猪场建设。

 

3.大型养殖企业逐步构建或合作闭合产业链。通过产业链建设,使各业务间相互协调,保持企业良好的现金流。

 

生猪价格的波动最终还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涨涨跌跌就如同天气的冷暖、阴晴变化,冬天加衣,雨天打伞,价格周期不会完全消失,但在多产业并举的组合拳下,养殖企业是可以一定程度化解猪价波动带来的影响。

 

2020年令您印象最深刻的行业政策和事物有哪些,为什么?

 

成辉:如果从国家层面来说,“防控新冠疫情”算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执行这样的政策,全体国人共同执行了居家隔离的政策才为中国后期经济的复苏翻转打下了基础,相比其他国家肆虐的疫情,这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体制的优越性,这是全民的福祉。

 

从行业层面来说,楼房养猪是一件新颖的事。2019年12月17日,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养殖设施建设多层建筑”将“楼房养猪”引入养殖人的视野。“楼房”绝对不是简单的楼层叠加,而是经过科学设计建造,需要多方位考虑生物安全、智能环控等因素,这或可成为养殖企业探索新型智能猪场模式的推动剂。

 

过去两年,养猪行业最热的主题是防非和复产。2021年,您认为最热的主题会是什么?

 

成辉:最热的主题将是创新与发展。2020年虽然增量显著,但各大型养殖企业的扩产动作依旧没有停止,而本轮扩产后未来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中国生猪养殖企业的格局就基本锁定了。

 

您认为大型养殖企业做产业链会面临哪些挑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产业链会是未来的主流模式吗?

 

成辉:受“非洲猪瘟”影响,未来生猪的跨省调运可能受到严格管控,这也意味着,猪肉市场格局的改变。为抵御风险,“从调猪向调肉”转变,大型的养殖企业将向养殖、屠宰、食品加工一体化方向发展,增加生猪冷链物流、猪肉制品深加工的投资布局,产业链发展将会成为未来趋势。

 

在面对产业链布局,需要再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终端供应等去做到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强强联合或成为闭合产业链的较好方式之一。

 

从“调猪”向“调肉”的转变使肉类冷链物流发展出现新机遇。冷链物流虽发展较快但仍将是现在大型养殖企业闭合产业链的挑战。

 

从最开始对新冠疫情的猝不及防,到全民抗疫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再到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2020年,更多的年轻的、专业化的人才进入养猪业,您认为这对于养猪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成辉:“你对猪好,猪就会对你好,回报于你”。养好猪不光是需要资金,人才是根本。现代养猪业需要专业的技能、科学的饲养管理、对养猪业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打造出一个富有凝聚力、充满朝气与干劲的年轻团队。更多的有志之士、青年才俊进入这个产业更加说明这个产业未来生机勃勃。

 

未来养猪业将向人才疏松型、科技密集型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智慧猪场建设更是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年轻化、专业化的人才将会为传统养殖行业带来质的变化,未来可期。

 

2021年,您最想对养猪业同仁和公司同事说什么?请您为行业送上一句新春祝福。

 

成辉:遭遇各种磨难、挫折,是企业发展中在所难免的事。面对双疫情带来的冲击,行业内各位同仁顶压逆行和勇敢坚守,是最值得尊敬的行为。危险机遇相依相存,在变化和风险中寻求突破和发展。

 

祝愿我们的行业和企业在2021年拥有好的发展局面和结果。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