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停地分析未来养殖的模式,不停地去比对国外与我们同发展阶段时期的策略,提出了许多模型,诸如楼房养猪、公司+农户代养模式等等,确实,在大格局的范畴里,这些都是风口、是趋势。
尤其是代养,在现行的框架内是大公司兼并小作坊,全面提升生物安全助力行业稳定发展的最优解。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养殖模式大部分都是一对夫妻管理百来头猪的代养模式,赚多少与代养数量成正比,而与价格震荡幅度关系不大。
当下,别看资本市场闹哄哄,还有各种“南温氏”“北牧原”的版图来,声势浩大的好像诸侯分封一样。但在中国,当下的养猪业,存在的最大体量且不可估计的是星如萤火分布在广阔山野的小养殖户。
这批人能吃苦,踏实肯干,经验丰富,但就是厂子不大条件奇差。影响生猪养殖的因素就仨:自然灾害、疾病传播和价格波动。大型企业已经可以规避一般性自然灾害和大部分疾病传播了,可能头痛的是价格波动,小养殖户弱也就算了,偏就这仨它全占全怕。
厂房基础设施较落后,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卫生医疗环境较差,养殖业受瘟疫疾病影响较大,一旦发生瘟疫疾病便会迅速蔓延。同时,生猪价格的波动会对生猪养殖产生较大影响,当猪肉价格较高,利润较大时,养殖户往往会扩大规模,加大投入,追求利润最大化,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猪肉价格下降,继而谷贱伤农。
如果养殖户投入过大,不能收回成本,将会对养殖户带来经济负担,所以有了所谓的“猪周期”。就理论而言,全产业构建起高标准的产业链之时,也是行业跳出“猪周期”的时刻,这个过程可能要走很长。但在目前,抛开所有浮华,真正对一线养殖小企业影响最大的是——稳定。
对于他们来说,稳定是可以不亏钱、遇到天灾人祸付出不打水漂、遇到疫情可回本。这就又要说到生猪养殖保险上来。
1、从“保生产”过渡到“保价格”、“保收入”
相信看到这,大家肯定一脸嫌弃,诸如保险不靠谱、申保难,赔付难,金额少、周期长等说辞全部涌来。
的确,现行的养殖保险偏重的是能繁母猪和育肥猪,赔付标准基本就是保个成本。这对于灵活养殖户来说意义不大,一年辛苦到底是打水漂了。
但现在不同,我们有了生猪期货。虽然这个东西大家现在还是没有一个实质性的能摸得着的概念,但需要清楚的是,生猪期货的推出将为市场提供一个公开、透明、具有连续性和权威性的价格参考,为我国的生猪产业链带来一系列积极变化。
简单说,就是生猪价格不再不可控,而是可以利用生猪期货及衍生工具来实现风险对冲,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这也使得生猪价格保险、生猪收入保险、生猪养殖利润保险成为可能,使得生猪养殖保险由“保生产”逐步过渡到“保价格”、“保收入”、“保利润”的新时代。
2、生猪价格保障险
猪价格保障保险是对生猪实际价格低于预期价格的风险保障保 险。该保险产品其实是为投保人提供了“看跌期权或卖出期权”,当市场价格低于约定价格时,视为发生保险事故,以期货市场公布的生猪期货价格、固定生猪膘重比以及投保人选择的保障水平等三个参数计算保障价格。
由于保障价格与生猪期货价格直接关联,因此保障价格每天都在变动,可以防止逆选择。保险期限内,若生猪市场价格低于保障价格,养殖户可根据保单约定要求保险公司进行赔偿。
3、生猪毛利保险
与生猪价格保障保险相比, 生猪毛利保险为投保人提供了更加全面的风险保障。当养殖户的实际毛利润低于预期毛利润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按毛利润差额进行赔偿。
若养殖户生猪销售量不少于预期销售量的四分之三,保险公司按预期销售量进行赔偿;若养殖户生猪销售量低于预期销售量四分之三时,保险公司则根据投保人实际售出生猪头数与预期销售量的比例进行赔付。其中生猪成本的计算则由期货市场中的豆粕和玉米价格所影响。
4、简单理解新旧两种模式生猪保险
传统险种主要包括中央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育肥猪保险,以及地方政策性或商业性能繁母猪保险、育肥猪保险等,主要保障生猪生产过程中遭受疫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自然风险导致生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
创新型险种则主要包括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生猪收入或收益保险等价格类创新保险,重点保障猪肉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养殖户损失,帮助规避生产过程中因为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而面临的风险。
5、保险+期货带来新机遇
随着今年生猪期货上市,笔者上述提到的新的投保模式已经在一些地区落地生根。其实这种“期货+保险”的模式并不新颖,它已经广泛运用在玉米、大豆、饲料等农作物保险中。已经运行良好并形成了可参照的模式模板。
保险和期货都是具有风险转移功能的金融属性产品,单独一种金融工具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如价格类保险存在定价难和系统性风险的问题,期货、期权存在操作门槛较高,普通农户不便参与的问题。“保险+期货”模式通过将保险和期货两种金融工具融合联动起来,通过风险层层转移,最后释放至期货市场,形成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能够有效稳定生猪市场价格,保护养殖户收益。
中小养殖户的脑海里一定要有这个概念,生猪养殖保险的灵活进步不仅在于稳定价格市场,为广大养殖场(户)提供更加充足的风险保障,更在于倒逼养殖户提升养殖条件和前瞻性的决策。只是这一次,有了这个保险,中小养殖户可以放心大胆的发展,而不需再头痛笔者文章开头说的那三个问题。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