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报道,大型猪企再次狂砸资金扩产能。数据统计,近半个月以来牧原、正邦、正大、傲农、大北农等猪企累计投资417.17亿元加码养猪,新希望已建成和储备7000万头生猪产能,就连陈克明都开始下场养猪了。要知道9月至此生猪价格一直呈现“滑坡式”下跌的趋势,再扩产能真的合适吗?反之,扩产行动一直在进行中,养猪还有的赚?
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企业谋取自身发展所需
理性的判断市场,依据市场合理扩产应该是投产的基本原则。农业部朱增勇也曾表示生猪养殖行业距离产能过剩还是有段距离的,在常态下6.94亿头确实是够了,企业自身会在理性的情况下根据市场的状况进行调整,并不会无限制的扩产。
同时对于企业来讲,合理扩产或是其成为市场中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在扩产的时候首先会关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在产能恢复接近常态化的水平时,会适当调整自身的扩张节奏。
再一点就是除生猪养殖行业外,进入屠宰、加工、食品等增值领域通过全产业链的方式来分化掉市场波动带来的价格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远比散户大的多,这大概也是大型猪企不断加码养猪扩产的底气。
抢占市场份额,规划产业布局
生猪产业在近两年来,规模养殖场不断增加,农户散养相对应的减少。这样来看,规模猪企其实已经落得上乘,未来散户养殖就此散场也未可而知。以目前的情形分析,接下来应该是各大猪企的“瓜分市场份额的争夺赛”了。
瓜分份额也不仅仅局限于规模了,未来生猪养猪业或将进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之间竞争的根本还是在于养殖成本和猪肉品牌。对于企业来说,提升养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才是重中之重,这样才能在市场下行周期中存活下来。
在9月10日由大连交易所举办的中国玉米产业大会在大连举行,理事长冉华表示玉米期货对市场起到稳定作用,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生猪期货的上市,加快研发相关中下游期货品种,提升生猪市场的运行质量,稳定市场,削弱猪周期的效应,改善市场,稳定猪价。这也是企业会继续扩张的原因之一。
猪价下落,养猪还有的赚?
这样来分析企业继续扩张是没啥问题,但仍让人质疑的是猪价下落,养猪还有的赚?9月的生猪价格可谓是“惨绝人寰”,类似于今年5月份的猪市行情。据猪好多数据显示,截止9月24日,生猪价格已经跌破17元,直至今日猪价仍在继续跌。目前来看,猪价下跌的原因:其一,储备肉的连续投放;其二,猪价呈现跌势,养殖户出现抛售的现状,越跌越买,造成恶性循环。
9月29日全国生猪均价为33.09元/公斤,单价快要跌破17元,较上周二(9月22日)下跌1.34元/公斤,与上月同期的高点37.47元/公斤相比,跌幅达4.38元/公斤,按照一头260斤的猪出栏体重计算,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一头猪的利润直接缩水569.4元!但如果以自繁自养的盈利值来说,即便利润缩水后仍旧较为可观。而且大型猪企在成本这块其实还是可控制的。
新希望负责人曾表示公司内部有标准的成本管理方法,根据影响养猪成本的几百个要素及其影响程度,将其分为若干个维度并全部系统化,只要完全按照成本管控系统去执行,标准化执行到位,那其成本到明年的四季度会做到目标价位11-12元。
在新希望看来,即便没有非瘟的影响,行业养猪的平均成本是14-16元,其成本线是不可能出现亏损的。公司的目标是在2021年10-12月份,养猪自育肥成本降到理论值11-12元,不用担心猪周期的问题。这样算来其实养猪是有的赚到。
而且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猪肉价格,在9月生猪价格“风雨欲倾”,但猪肉价格依旧高企“不动摇”,这是否也就预示着养猪还是可以赚到钱的,毕竟企业养殖并不仅仅局限在养猪这一层面,而是屠宰、加工、食品等全产业链的运行机制。